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镇水环境治理面临的严峻形势,精准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水生态环境是关系我镇长远发展、关系全镇人民福祉的根本性问题,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在肩。全镇上下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坚决打好水环境治理这场硬仗,为推动我镇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坚实的水生态保障。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正视成绩、直面挑战,深刻把握新时期水环境治理的极端重要性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各村(社区)以及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服效。一批水利设施得到修缮,部分河道沟渠得到初步整治,群众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有所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值得肯定的。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镇水环境治理的根基尚不稳固,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具体来看,主要存在“三个不平衡”和“一个突出风险”:一是治理成效不平衡,部分区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性思维,导致污染问题时有反弹;二是工作推进不平衡,少数单位和村街存在“上热下冷”现象,责任压力传导不到位,工作落实打折扣;三是管理能力不平衡,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手段应用不足,传统的人海战术难以应对新时期的复杂挑战。同时,当前正值主汛期,“一个突出风险”就是防汛安全风险急剧攀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我们的应急能力和责任体系构成了严峻考验。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抓水环境治理,表面上看是抓生态,本质上是抓发展、抓民生、抓安全。一个地区的发展质量和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水清岸绿的优美环境,是吸引投资、集聚人才、发展高端产业的重要“软实力”。保障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是最基本的民生福祉,是检验我们执政为民成色的“试金石”。确保安全度汛,更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底线要求,是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因此,全镇上下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今天的会议部署上来,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推动我镇水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水环境治理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做好水环境治理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牵住“牛鼻子”,下足“绣花”功夫。根据前期摸排和工作实际,下一阶段要全力攻克四大关口,构筑起从源头到末梢、从水里到岸上、从平时到战时的立体化治理防线。
(一)坚守水源安全底线,构筑饮水保障的“第一道防线”
饮水安全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水务)和各供水单位要将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
首先,要执行最严格的监测标准。要严格对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并密切关注如上海市即将实施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这类更高标准的发展趋势,主动对标,自我加压。会议强调的监测频次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全镇5座集中供水厂必须落实日检9项、月度全分析、季度水源检测;2座单村供水站必须严格执行半年一次的出厂水检测和年度水源检测。这些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检测数据要第一时间上报、存档,并建立预警机制,一旦发现指标异常,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追根溯源,快速处置。
其次,要探索更智慧的监管手段。要积极推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实现对水源地、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的24小时动态监控。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水质波动的规律和潜在风险点,变被动的“事后检测”为主动的“事前预警”,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各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本村饮水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定期组织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巡查本村供水设施,及时反馈群众用水情况,形成专业监测与群众监督的合力。
(二)深化管理模式改革,打好节水增效的“计量收费攻坚战”
农村供水“一户一表”计量收费,是实现水资源精细化管理、促进全民节水、保障供水工程良性运行的根本举措,也是一项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这项工作不能再有任何迟疑和观望。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XX镇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424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