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进基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5-08-20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进基层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总结前期全市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进基层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在基层走深走实、落地见效。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文旅局的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区)分管网络安全和法治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及相关业务骨干。刚才,*县就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进基层活动开展情况做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有实践探索又有经验总结,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进基层的重大意义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推动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进基层,不仅是夯实国家安全根基、推进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回应群众期盼、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开展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进基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深度融入群众生产生活,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市网民规模达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其中农村网民占比达*%,基层群众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谣言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仅2024年,我市公安机关受理的网络诈骗案件达*起,造成群众财产损失超万元,其中*%的受害者是乡镇及农村居民;基层群众因不懂网络安全知识、缺乏法治意识而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开展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进基层,正是通过普及知识、提升素养,让群众在网络空间中懂法守法、防骗防诈,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是我们践行“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理念的具体行动,更是以实际工作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

(二)开展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进基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举措。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网络安全和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近年来,我市因网络问题引发的基层矛盾呈上升趋势,2024年全市因网络谣言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达起,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家庭纠纷、邻里矛盾超起;部分基层群众因缺乏法治意识,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传播不良信息,甚至触犯法律,2024年我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基层群众网络违法犯罪案件达件,其中%是因不懂法而“失足”。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进基层,就是要通过常态化、精准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基层群众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和法治观,从源头上减少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化解网络领域矛盾纠纷,筑牢基层社会稳定的“防火墙”,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和法治环境。

(三)开展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进基层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基层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效,而网络安全和法治素养是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市基层治理中还存在“网络盲区”“法治短板”:部分乡镇(街道)干部对网络安全风险认识不足,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较弱,2024年有*个乡镇因处置网络舆情不当被通报批评;一些村(社区)法治宣传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群众参与度低,基层法治阵地作用发挥不充分。开展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进基层,不仅能提升群众的网络安全和法治素养,更能推动基层干部转变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方式,将网络安全和法治思维融入基层决策、矛盾化解、服务群众全过程,从而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实现基层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

二、肯定工作成效,总结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进基层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在推动教育资源下沉基层、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积累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

(一)创新宣传载体,让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活起来”。各地各部门打破传统“摆摊宣传、发放资料”的单一模式,结合基层实际和群众喜好,打造了一批接地气、有活力的宣传载体。如*县依托浚县古城文旅资源,举办“法治护航清朗河南,网络安全扎根基层”主题活动,将普法宣传与古城文化深度融合,设置5个互动展柜、8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内容涵盖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诈骗防范、青少年网络安全等热点话题,吸引了日均余名群众驻足学习;创新开展“网络安全普法大挑战”互动环节,在县衙、文庙等五大历史文化地标同步推进,群众通过知识问答、情景模拟、打卡拍照等趣味挑战获取通关认证,活动期间共发放扇子、围裙、折页等普法宣传品余份,参与群众达余人次,群众满意度达*%。区结合农村“大集文化”,在镇、镇等集市设置“网络安全法治大舞台”,通过快板、小品、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绎网络诈骗案例、解读法律条文,单场活动吸引群众超人,有效提升了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整合多方资源,让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实起来”。我们注重发挥部门协同作用,推动宣传资源向基层倾斜,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市委宣传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宣传内容、活动策划;市公安局发挥专业优势,组建支“网络安全宣讲团”,深入乡镇(街道)开展案例讲解、技能培训,2024年以来累计宣讲场次,培训基层干部群众*余人;市司法局整合律师、公证员等法治力量,在村(社区)设立“网络法治咨询台”,提供“面对面”法律咨询余次,解决群众网络法律问题余个;市文旅局利用景区、文化馆等阵地,植入网络安全和法治元素,打造了*个“普法文旅示范点”;各县(区)结合实际,推动乡镇(街道)与辖区企业、学校、社会组织合作,组建了*支基层普法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人数达余人,形成了“专业力量+基层力量”共同参与的宣传体系,让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从“部门独奏”变成“全员合唱”。

(三)聚焦重点群体,让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准起来”。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开展了精准化宣传教育,确保教育内容“对胃口”、有实效。聚焦青少年群体,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网络安全进校园”活动,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微视频创作等形式,培养青少年正确用网习惯,2024年累计开展活动场次,覆盖学生万余人;聚焦老年人群体,针对老年人易受网络诈骗的特点,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站开设“银发网络安全课堂”,手把手教老年人识别诈骗链接、保护个人信息,街道通过“子女陪学”模式,组织*余名老年人参加培训,诈骗防范意识显著提升;聚焦农村群众,结合“三下乡”活动,将网络安全和法治知识编入农村大喇叭广播稿、村规民约,利用村级微信群定期推送案例警示,县村通过“村民夜校”开展专题培训,使该村网络诈骗发案率较去年下降*%。这种“精准滴灌”式的宣传,让网络安全和法治知识真正走进不同群体的生活。

三、正视问题不足,清醒把握当前基层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的短板弱项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全市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进基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373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