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发言: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2025-07-12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一种创新理论形态,也是扎根于中国基层大地的伟大实践创造。在国家治理实践中,我国各地积极探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现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力引领了基层治理方向,而且贯穿基层治理的各环节、各要素和各领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基层治理效能和治理活力,在治理动力、治理秩序和治理效力上推进了基层善治目标的实现。

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

全过程人民民主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在赋能基层治理中显现出巨大优势。例如,有的地区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布局,作为地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抓手,稳步发展“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民主政治”,有效推动了制度优势向基层治理效能转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的民主,以完整的制度设计保障基层有序治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链条”意味着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之间有效衔接、紧密结合、相互关联,把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刻融入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以民主链条夯实治理基础,推动基层有序治理。一些地方人大立足基层工作实际,重点突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环节与事项上的重要作用。

在民主协商方面,不少地区分别从开辟协调议事平台、拓宽协商渠道、扩充协商主体、明确协商内容、创新协商方式以及规范协商程序等方面落实落细民主协商,做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还有的设立议事“板凳会”“圆桌会”,建立了网格长、网格员、人大代表、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协商机制,让群众能够见到想见的人、说上想说的话。在民主决策方面,有的地方探索出“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着办”,有的地方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定”,让人民群众充分表达意愿,让决策更接地气、更合民意,通过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把“干什么”“怎么干”交给群众来定。在民主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领导、人大代表参与、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在民主监督方面,有的地方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依托,以行政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民团体为基本单元,创建省、市、县级示范点,形成了形式多样、布局广泛和功能互补的基层示范点类型体系。有的地方还通过建设研究院、实践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等方式来系统思考和全面谋划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现形式,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到实处。这些实践探索,生动展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有用性、有效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面临的基层实践难题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理论发言: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766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