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创新已成为各国抢占发展制高点、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党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不仅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突破“卡脖子”技术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支撑。从基础研究的“源头活水”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从创新生态的构建到创新人才的培育,强化创新体系和能力需要系统性谋划、协同性推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
一、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的时代背景与重要意义
(一)全球科技竞争的必然选择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科技创新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美国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强化技术霸权;欧盟推出“地平线欧洲”计划,聚焦绿色技术、数字转型等前沿领域,力图重塑创新优势。在这场全球科技竞赛中,谁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动权。我国若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强化创新体系和能力,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破解“卡脖子”技术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我国在5G通信、高铁、新能源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但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基础材料等关键领域,仍面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供应链脆弱的问题。例如,我国高端芯片自给率不足20%,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芯片依赖进口;工业软件市场被欧美企业主导,国产CAD、CAE软件市场份额不足10%。这些“卡脖子”问题严重制约我国产业升级和国家安全,唯有强化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才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我国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带动了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上下游产业增长2.5个百分点。这充分证明,强化创新体系和能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
二、我国创新体系与创新能力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一)创新体系建设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国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在政策层面,国家出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顶层设计文件,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政策体系;在投入方面,202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3.3万亿元,占GDP比重2.64%,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占比首次超过7%;在平台建设上,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创新平台网络。
(二)创新能力存在的短板问题
尽管成绩斐然,但我国创新体系和能力仍存在明显短板。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5882.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