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议上的发言

2025-06-21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近年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XX县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X’心比心‘X’心而治”心理服务模式,以系统化、专业化、多元化路径推动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现结合工作实际,从三方面汇报经验,以期为兄弟地区提供参考。

一、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协同高效的社会心理服务组织体系

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离不开科学完备的组织架构。XX县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效能,通过制度设计、机制优化、网络延伸,构建起权责明晰、运转顺畅的工作体系,为服务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健全制度体系,筑牢治理根基。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深入贯彻落实《XX县全面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联席会议与日常管理制度,将社会心理服务纳入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及平安、健康XX建设总体布局,形成统一规划、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跨部门难点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强化统筹协调。构建“党政统筹、条块协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一体化工作机制,规范心理服务流程,建立“线索收集—分析会商—分级处置—跟踪回访”闭环管理体系,实现心理健康服务全流程管控。各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提升服务效率。三是压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优势,打造“县级党委—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楼栋(院落)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责任体系,推动心理服务向基层末梢延伸。累计开展心理测评、讲座等活动263场(次),“X心比心”公益大讲堂28期,覆盖群众数万人次,显著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覆盖面。

(二)优化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建立联动响应机制。整合政法、卫健、教育、民政等部门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建立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工作机制。针对重大社会心理问题,多部门联合行动,形成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的工作模式。二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绩效考核内容,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落实不力的进行督促整改。三是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依托基层网格员、党员中心户等力量,加强社会心理动态监测,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时发现潜在心理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

(三)织密服务网络,延伸工作触角。一是推进服务阵地下沉。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心理服务站点,实现心理服务全覆盖。同时,将心理服务融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心理服务。二是拓展服务领域。将心理服务向学校、机关、企业等领域延伸,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开展个性化心理服务。在学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机关、企业,关注职工心理健康,缓解工作压力。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心理服务,拓宽服务渠道。通过建立心理服务微信公众号、开通线上咨询平台等方式,为群众提供随时随地的心理服务。

二、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功能完备的社会心理服务平台体系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2025年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议上的发言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461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