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在乡村“三资”管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全力推动“三资”管理提质增效

2025-06-21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三资"管理的决策部署,总结成绩、分析问题,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动员全区上下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全力推动"三资"管理提质增效,为全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群众的共同财富,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稳定,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三资"管理,是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保障农民财产权益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创新"三资"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三资"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底数不清、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效益不高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也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认清形势,以清醒头脑把准"三资"管理航向标

(一)从政治高度看,做好"三资"管理是夯实基层基础的必然要求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三资"管理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加强"三资"管理,不仅能够规范基层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还能通过透明化、规范化的管理流程,让群众看到每一笔资金的流向、每一份资产的使用、每一块资源的开发,切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三资"的规模和构成日益复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集体资产租赁、土地流转等经济活动增多,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需求,这对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加强"三资"管理,构建数字化监管平台、完善动态监测机制,才能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能力、有资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真正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二)从发展维度看,做好"三资"管理是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而"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与关键基础。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加强"三资"管理,能够有效盘活农村沉睡的存量资产,科学优化土地、人力等资源配置,精准提高财政资金与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近年来,我区XX镇通过搭建数字化"三资"管理平台,将分散的闲置厂房、土地等资产进行集中整合,引入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实现村集体增收超500万元;YY街道则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年增收1.2万元。但也有部分地方存在产权不清、监管缺位等问题,导致资产闲置浪费、资源低价流转甚至流失,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将"三资"管理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监管、创新模式等举措,全面激活"三资"潜力,推动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从民生温度看,做好"三资"管理是维护群众利益的现实需要

"三资"涉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更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能够有效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三资"的主人。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三资"管理的规范性、透明度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证明,一旦"三资"管理出现账目不清、处置随意、监管缺位等问题,不仅会造成集体资产流失、资源浪费,更会导致群众信访举报增多,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三资"管理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创新手段,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明确目标,以精准定位绘就"三资"管理路线图

(一)规范管理,实现"三资"底数清晰、权属明确

要全面开展"三资"清查核实工作,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地毯式梳理。通过实地丈量、账目核对、档案追溯等方式,逐村逐户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现"三资"底数清、情况明。同步推进产权界定工作,依据《民法典》《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法规,明确集体资产所有权归属,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产权纠纷问题,建立集体资产确权登记档案,从法律层面筑牢防流失屏障。在规范管理流程方面,要严格执行登记备案制度,落实资产保管责任到人,完善资产使用审批和收益分配机制,对资产处置实行公开招投标、拍卖等市场化运作,同步建立风险预警、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推动"三资"管理全流程规范化、制度化,切实提升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效能。

(二)保值增值,推动集体资产高效利用、效益提升

要加强对集体资产的运营管理,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建立动态资产台账,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资产状态,对闲置校舍、厂房、土地等资源进行精准评估,通过公开招标、产权交易等方式引入专业运营团队。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入股、合作、租赁等方式,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围绕地方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例如,将传统手工艺与直播带货结合打造电商品牌,依托田园风光开发农事体验项目,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要加强对集体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资金预算、审批、监督全流程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范围和程序,严格执行专款专用。通过银行专户存储、财务公开、第三方审计等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禁挪用、截留、侵占集体资金,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乡村振兴的刀刃上。

(三)强化监督,确保"三资"管理公开透明、规范运行

要建立健全"三资"监督机制,构建由党内监督、群众监督、部门监督和舆论监督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政治引领作用,通过党组织定期检查、专项督查等方式,确保"三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党内规章制度;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举报信箱、开通监督热线,鼓励村民对"三资"管理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实名举报;强化部门联动监督,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形成合力,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同时善用舆论监督,利用媒体曝光典型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压力。要全面推进"三资"公开,除依托传统村务公开栏,还应积极搭建网络公开平台,运用微信公众号、村级事务公开APP等载体,实现"三资"管理使用情况的动态化、常态化公开,确保群众随时可查、全程监督。此外,需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引入第三方专业审计机构,每季度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资产运营、资源开发等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时限,确保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四)提升效能,促进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

要将"三资"管理与农村基层治理有机结合,构建起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资产运营和资源分配流程,有效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管理中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以透明化、规范化的"三资"管理为抓手,通过村务公开、民主决策等形式,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切实增强其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为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此外,要把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作为提升"三资"管理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定期组织开展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业务骨干围绕政策法规解读、财务管理实务、资产盘活运营等内容进行授课;搭建实践锻炼平台,通过案例研讨、经验交流、实地观摩等方式,让基层干部在实践中提升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化"三资"管理队伍,为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夯实基础,以绣花功夫筑牢"三资"管理硬支撑

(一)全面清查,摸清"三资"家底

组建专业队伍。成立由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组成的"三资"清查工作专班,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组成清查队伍,确保清查工作顺利开展。明确清查范围。对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查,包括集体所有的土地、房屋、设备、林木、水域等资源性资产,集体所有的厂房、店铺、办公楼等经营性资产,以及集体所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等资金性资产。规范清查程序。按照"清查、登记、核实、公示、确认"的程序,对"三资"进行清查核实。清查结果要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清查结果真实、准确、完整。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区委书记在乡村“三资”管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全力推动“三资”管理提质增效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459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