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篇)2025年学习贯彻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系列述评汇编

2025-04-07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以高质量组织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

——学习贯彻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①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日前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今年组织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现推出系列言论,交流组工干部学习体会、贯彻落实思路举措,敬请关注。

把“看家本领”学到手

不能光靠“头脑想”,不能只靠“笔头悟”,还要放到实践中去“用”,而且要多用会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让党的理论知识入脑入心入行动,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理论学习不能仅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必须深化巩固。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要内容,创新采取组团式研学、专题辅导学、培训轮训学、交流研讨学、实地观摩学等学习方式,开展深入学、系统学、重点学、反复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掌握其中的理论观点、思想方法,准确把握其中的理论内涵、思想精髓、实践要求,着力提升理论水平、增长见解见识,真正读出“真理味道”、悟透“活的灵魂”、学到“看家本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全面理解理论不能光靠“头脑想”,不能只靠“笔头悟”,还要放到实践中去“用”,而且要多用会用,才能把理论所学转化好,在实践中做到成竹在胸。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理论武装的针对性、实效性,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净化心灵、提高觉悟、提升境界的高度自觉,转化为把握规律、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生动实践,切实帮助解决基层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以正确政绩观干事创业

摆正“近”和“远”的关系,切莫下“表面功夫”、搞“面子工程”,要多算大账、稳扎稳打,推动事业健康发展

政绩观就是一面明镜,党员干部的为政理念和使命担当,都能从中看到。作秀者、造势者,追求的是私心私欲;实干做事者,呼应的是民心民意。价值观不同,结果必然南辕北辙。

揆诸现实,有的干部热衷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生怕领导“看不到”,却对群众满不满意视而不见;有的蛮干乱干,频繁“换赛道”“翻烧饼”,急着烧上任的“三把火”;有的独断专行,不考虑客观规律,“一言堂”定论、“拍脑袋”决策……一旦政绩观发生了错位,不仅于个人成长有害,更会贻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要弄清“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一系列问题,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站稳为民立场,把从政的“第一粒扣子”系牢系好。要多算大账、稳扎稳打,认清“显”和“潜”的位置,理清“公”和“私”的边界,摆正“近”和“远”的关系,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出业绩、出真业绩。

点亮新就业群体“满天星”

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实际需求,就近就便提供贴心服务,让新就业群体累了能歇脚、饭凉能加热、心烦能倾诉

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加快发展,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运司机等一大批“云”上工作者应运而生,他们奔波在路上正逐步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抓住新就业群体工作的特性,让新就业群体凝聚在党旗下,获得更多的城市归属感、幸福感,实现新就业群体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与传统领域相比,新业态经济往往以互联网平台为纽带,其工作领域大多“在路上”“在云端”,并普遍存在发展扩张快、工作人员流动性强、组织架构变动频繁等问题,传统劳动管理关系的党组织模式难以实现有效覆盖。为实现党组织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有形有效覆盖,要变革工作思路,深入探索党组织覆盖新路径,以“点、块、链”立体推进的方式,引导新业态企业沿着业务链条把党组织延伸覆盖到业务板块、分支机构、项目团队上面。按照“便于管理、应建尽建、能建快建”原则,把流动党员组织起来,成立货运司机、网络主播、外卖员等行业党支部,有效破解新就业群体组织覆盖难题,切实做到新业态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推进到哪里。

此心安处是吾乡。快递物流、外卖送餐员等新就业群体,作为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服务着千家万户,但却存在着“我不属于这里”的心态。要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实际需求,为新就业群体就近就便提供休息、饮水、停车等贴心服务,适时开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健康义诊等关爱,让新就业群体累了能歇脚、饭凉能加热、心烦能倾诉。要统筹政策、资源和力量,推动形成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当好新就业群体看得见、找得着的“娘家”,让新就业群体“心有所属”。

让人才活力竞相涌流

坚持“量体裁衣”,知人善任、按需选任,把人才放到最适合的环境、最适合的岗位上,真正让人才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关键变量。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迫切需要打开视野、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人才之幸,在遇伯乐。只有善于发现、培养、集聚人才,才能更好地使用、配置人才。要从事业发展需求出发,掌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优点和缺点,精准分析人才年龄知识、经验阅历、性格气质、能力特点,充分挖掘各领域智力资源“富矿”,广泛吸引补科技短板之人才、可突破技术之人才、能转换科研成果之人才,不断拓宽“人才库”、丰盈“人才池”、建好“小高地”。

激励机制是人才活力迸发的“阀门”。激励有方、进步有梯,就能让人才为事业发展持续奋进、释放出创新创造的最大活力。人岗匹配、人岗相宜不仅有利于促进人才智力的最大输出,还能更好地激发人才源动力、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1+1>2”的人才工作效果。要坚持“量体裁衣”,知人善任、按需选任,把人才放到最适合的环境、最适合的岗位上,真正让人才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要建立完善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的薪酬体系,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创新创造、业绩贡献的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主动性。要不断简化优化不合时宜的臃肿环节,最大限度减轻人才不必要的负担。要进一步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导向,优化人才职称评价标准,形成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能者可上、有序而进的良好态势,促进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当好“两个维护”排头兵

把“讲规矩”作为底线要求,筑牢纪律规矩意识,以规矩服人,不走形式,不搞变通

打铁必须自身硬。组工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重要要求,做到最讲政治、最讲大局、最讲公道、最讲担当、最讲奉献、最讲规矩,自觉做“两个维护”的排头兵。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诚老实是共产党人的基本素养。对党忠诚就是讲政治,组工干部既是党的政治建设的落实者也是执行者,应走在各级党员干部的前列,做出表率、勇当标杆,对标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把党性观念根植于心,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思想素质、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操守,切实让对党忠诚、绝对可靠成为政治、思想和行动自觉,时刻做好万分准备,以绝对忠诚的政治自觉,始终保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自古以来,规矩就是一种约束,一种准则,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在毛泽东致妻兄杨开智的家书写道,“不要有任何奢望,一切按正常规矩办。”规矩就是要遵守的,任何人都没有特权。组工干部更要把“讲规矩”作为底线要求,筑牢纪律规矩意识,时刻敬畏纪律,严格遵守规矩,恪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及党的“六大纪律”,要有凡事按政策、遇事讲规矩的习惯,按规矩办事,以规矩服人,不走形式,不搞变通,发自内心地拥护纪律、执行制度、坚守规矩,将规矩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该请示的必须请示,该报告的必须报告,不泄露组织安排、不乱议人事决定、不打听工作秘密,以绝对可靠的担当意识,争做工作中的规矩人。

“修身立德,从严从实”。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品格,是做人做事的底线。作为组工干部,更应保持清醒头脑,不为物欲所惑、不为利益所动,以修身立德之行,做到严以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谨言慎行、防微杜渐,坚决做到“心不贪、身不斜、手不伸、嘴不馋”,干净干事、干事干净,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顶得住压力,时刻警醒自己,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身子正、腰杆直、底气足,切实树立“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组工干部良好形象,以绝对公道的严实自律,争做平日里的干净人。

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学习贯彻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② 

正确用人导向,是指引干部成长进步的风向标,是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只有精准识才、精准用才,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供机会和舞台,才能激发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内生动力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用人干事,重在导向。正确用人导向,是指引干部成长进步的风向标,是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日前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这是着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申的重要要求,对于在新征程上更好推动和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尤为重要、十分迫切。

选人有准头,干部有奔头

如果一个地方在选人用人上,一边鼓励干部以干立身,一边又对投机取巧者青睐有加;一边鞭打快牛,一边又让老黄牛干部吃亏,结果只能是“劣币驱逐良币”,让干事创业的干部失望。只有精准识才、精准用才,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供机会和舞台,才能激发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内生动力。各级党组织及组织部门肩负选贤能、育良才的重任,要坚持依事择人、因事育人、知事识人,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激励干部精神抖擞担当作为,锻造锤炼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政治过硬是党员干部第一位的要求

事业都成于实干,实干才能出实绩

只有更加突出实践实干实效,引导和促使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是一些地方干部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顽症。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就要求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成了多少事、干事效果好不好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考得好的用得好,切实了解掌握干部做过的实事、解决的难事、办成的大事。这样,才能选出发展最急需、组织最满意和群众最期盼的干部。

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目的是激励干部更好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这就需要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既要加强监督约束,防止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也要加强激励保护,引导干部敢作为、善作为。实际工作中,尤其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认真容错纠错,为担当者担当护航、为干事者撑腰鼓劲,破除“干得越多、错得越多”的洗碗效应,有效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心无旁骛、全力奔跑。

把显绩做实 把潜绩做深

——学习贯彻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③

“潜绩”是“显绩”发展的基础,“显绩”是“潜绩”积累的结果,二者都是政绩,不可偏废。要深入剖析干部在“显绩”上的创新突破,洞察其在“潜绩”中的战略远见,实现对干部的全面考察、准确评价、动态考核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以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着干部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揆诸当下,少数干部存在政绩认知偏差,把周期短、可量化的“显绩”当作仕途升迁的“敲门砖”,将周期长、见效慢的“潜绩”看作他人政绩的“铺路石”。事实上,“潜绩”是“显绩”发展的基础,“显绩”是“潜绩”积累的结果,二者都是政绩,不可偏废,更不能厚此薄彼。抓“显绩”时,不能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如果干事热衷走捷径,项目追求“短平快”,对生态、医疗、教育等长期性艰巨性工作敷衍塞责、对“前任”留下的“旧账”一味推脱,醉心作秀而非做事,沉迷“造势一时”不思“造福一方”,将会导致根基不稳、后续乏力,徒留表面繁华而内里虚空的发展泡沫。抓“潜绩”时,不应好高骛远、纸上谈兵,不能因专注长远规划而忽视民生急务,不能闷头干事却不及时展示项目进展。要深刻领悟“显绩”与“潜绩”的内在联系,抓当下、办实事,谋长远、计未来,统筹兼顾、找准平衡、精准发力,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强化政绩教育,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理想信念不坚定,政绩观就会出现偏差,要引导广大干部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格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摒弃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始终着眼国家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幸福,奋发向上、久久为功。要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将政绩观教育纳入干部培训教育必修课程,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一线骨干、先进典型等现场授课,深入解读党的理论与方针政策,引导干部树立长远眼光和全局意识,筑牢防范“政绩冲动症”的安全堤坝。抓好党性教育,用好忠诚教育学堂、廉政教育基地等教育资源,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引导年轻干部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意识和奉献精神,不断校正政绩观偏差,做到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既求脚踏实地的“显绩”,也做泽被后人的“潜绩”。深化正面宣传引导,以谷文昌、杨善洲、焦裕禄等典型为榜样,营造崇尚实干、注重长远发展的良好氛围。

强化政绩考核,树立干事创业风向标。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工作特点和职责要求,量体裁衣、精准设置考核内容,将急功近利出政绩、劳民伤财搞形式、数据造假掺水分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列入负面清单,对发生工作变动的领导干部,动态考察其负责工作的衔接程度与推进效果,引导干部防风险、明底线、守红线。拓宽考核评价渠道,综合运用历史纵向对比、区域横向比较、内外环境同期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干部在“显绩”上的创新突破,洞察其在“潜绩”中的战略远见,避免偏听则暗、以偏概全,实现对干部的全面考察、准确评价、动态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避免出现考用“两张皮”、结果不落地等现象,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评优评先、激励约束等紧密挂钩,对既注重“显绩”又重视“潜绩”、工作成效显著的干部,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等方面优先考虑、重点倾斜,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实现“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良好示范效应。

强化执纪监督,扎牢遵规守纪铁篱笆。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有力保障。要用好执纪监督的“聚光灯”“显微镜”,将干部政绩观偏差问题控制在源头、发现在苗头、遏制在念头,从根本上避免干部唱高调、图虚名、务虚功。建立全方位的干部监督网络,充分运用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手段,通过实地督导、明察暗访、专项检查等方式,充分吸纳领导同事、服务对象、基层群众等群体的意见建议,强化对干部“显绩”成色与“潜绩”后劲的监督,精准把控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政绩观的细微偏差,及时敲响警钟并加以纠正。健全责任追究和政绩回溯体系,综合考虑政绩的动态性和周期性,延长干部政绩考察和问责追责周期。到发生岗位交接变动的单位进行考察,对新官上任“另起炉灶”、盲目推翻前任规划、沉浸式打造个人招牌的及时提醒,对热衷于快速创造“显绩”、忽视民生“潜绩”,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等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维护政策的连贯性与可持续性,推动地区稳定健康发展。健全容错纠错制度,精准界定容错界限与纠错流程,为干部的无心之失、探索之误提供容错空间,并跟进纠错指导,鼓励干部敢为敢试、善作善成,帮助“跌倒干部”放下包袱拾信心、重振旗鼓再出发。

锻造现代化建设行家里手

——学习贯彻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④ 

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解决的矛盾问题、战胜的困难阻力,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解决起来也更考验勇气和智慧,亟须增强广大干部的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

近日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能力是干事之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特别是推进现代化建设能力尤为重要、迫切需要。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解决的矛盾问题、战胜的困难阻力,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解决起来也更考验勇气和智慧,亟须增强广大干部的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从实际看,党员干部的能力总体素质是好的。但要看到,面对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部分干部在能力上仍存着在一些问题不足。比如,有的政治能力弱化,缺乏政治敏锐性,对国内国际局势演变不研究、不分析,对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理解不深、把握不透,应对重大考验束手束脚、“本领恐慌”;有的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有欠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水平还不够;有的领导能力虚化,调查研究“走过场”,盲目决策“拍脑门”,制定政策“水土不服”,缺乏前瞻思考和底线思维,对潜在的风险隐患预判不及时、防范不到位;有的工作能力软化,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固守“老办法”、“旧经验”,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守株待兔”、“蹈故习常”,服务群众不深不实,推动发展本领不足。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2篇)2025年学习贯彻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系列述评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545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