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在重点行业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储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服务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技能技术人才。随着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步入了“快车道”。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使得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得以衔接和融合,这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政策导向为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持,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带来了重要机遇。职业院校应以产教融合为基础,推动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协同发展,通过引入企业相关的创新和管理要素来提升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促进院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以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一、产教融合对职业院校科技创新发展的影响
(一)产教融合为职业院校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市场导向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准确定位行业、企业、市场的需求,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培育可以转化的研究成果,服务于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职业院校尚缺乏以行业、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的发展机制,院校内开展的研究与市场导向未形成良好的串联,导致成果转化可能性及有效性小。产教融合坚持服务发展、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能支撑。据此,产教融合的实践可以将职业院校的科技创新发展与企业市场需求联结,形成学校、企业、行业相衔接的沟通平台,学校准确掌握行业技术和趋势,从而能够精准调整科技创新方向和研发内容,满足市场需求。学校和教师树立市场意识和开放的科研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二)产教融合为职业院校科技创新发展搭建提升平台
在产教融合的指导下,企业的资金、技术和转化平台等要素将与科研过程相结合,同时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必将改变科技创新发现过程空壳现象,提高创新的实用性和成功率。产教融合将学科专业与产业相结合,将创新与转化相结合,同时也将科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科研与创新教育的协同发展,形成高校师生与中小微企业紧密协作的创新生态系统。科技创新成果不仅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也可以转化为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培训资源,为企业提供创新型人才并开展在职职工培训等。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研发,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推动科技创新的步伐;产教融合模式促进了职业院校与企业实践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合作建设,提供了更好的实践平台和技术支持,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产教融合为职业院校科技创新发展创建了一个开放、协作的创新生态系统,职业院校能够与产业界紧密合作,形成技术交流、人才流动和资金支持等多方面的合作关系,推动科技创新的全方位发展;产教融合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能够接触到创新型企业的文化和氛围,培养对创新的追求和热情,促进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产教融合模式可以帮助职业院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并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科研成果可以更快地投入市场,推动科技创新的实际应用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产教融合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产教融合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开放性成长环境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高校产教融合交流材料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475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