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教质量的提升,提升保教质量的核心在于教师队伍专业化,因此,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一直是幼儿园管理和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结合全体教师的自我评价、个人规划、职业发展需求,以及以往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实施中的经验和问题,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出发,重新对教师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我们从纵向的“从业经验”和横向的“专业特色”两个维度划分教师梯队,梳理出教师不同的专业需求。其中,“从业经验”主要以“教龄”为划分标准,意在关注不同教龄段教师的共性专业发展需求。“专业特色”主要以现实岗位工作需要和个人特质为依据,划分出具有特殊需求的教师团体,如新转入的教师、普通教师、男教师、骨干教师和中层干部,重在关照教师的个性发展需求。以此为依据,我们重新制订了以基础性模块、发展性模块、个性化模块为基础的模块化教师培养方案,以多元化的培训项目支持教师实现全面、个性化的专业发展。
“基础性模块”旨在满足不同教龄段教师的共性专业发展需求。该模块在落实全体教师参与的业务培训、园本教研、教学考核等常规活动的同时,根据不同教龄教师的共性专业发展需求设置了相应的培训项目,如针对3年以内教龄的职初教师的“职初教师自研社”和针对具有16年及以上教龄的成熟教师的“带教导师工作室”
职初教师自研社
“职初教师自研社”项目是一个由3年以内教龄的职初教师共同参加并自助管理的项目。3年以内教龄的教师正处于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初始阶段,全面、规范、顺利地承担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是他们的共性需求。“职初教师自研社”以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社长,社长带领组员围绕规范化培训和为职初教师答疑解惑两大任务共同讨论、制订培训计划,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
其中,“规范化培训”主要针对入职一年内的新教师,由“职初教师自研社”内2~3年教龄的教师担任带教师傅,以“老带新”“经验传授”的方式帮助新教师快速掌握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和操作要求。同时,我们还注意收集职初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和疑问,邀请专家型教师和经验型教师开展专题讲座,为职初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有序开展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带教导师工作室
具有16年及以上教龄的经验型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技巧,承担了我园大部分带教任务。我们发现,这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成熟型教师由于自身的带教特长与带教内容的不匹配,导致部分带教任务的完成效果较差。于是,我们组织开展了“导师工作室”项目,帮助成熟型教师通过自主选择、同伴合作和带教流程优化解决带教活动中的问题,让每一位经验型教师都能成为优秀的带教导师。
每学年,我们根据导师们的教学特长,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带教小组,如职初带教组、见实习带教组、专项活动带教组等,并明确各个带教小组的带教目标、任务、措施等,为导师有的放矢地选择和开展带教工作做好前期的准备。在带教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带教类型定期召开“带教例会”,将同一带教小组内的导师和徒弟聚到一起,探讨带教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带教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带教工作结束后,我们会召开带教总结会议,引导各个带教小组的导师和徒弟一同回顾带教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将梳理后形成带教资源包,为下一轮带教工作指明方向、积累经验。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基于专业发展需求的模块化教师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133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