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
2.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重大成果.
4.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
5.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6.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7.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边民富则边境固,边疆稳则国家安。“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12月9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边疆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边疆治理的重要意义,系统概括新时代边疆治理的重大成就,着重阐述了做好边疆治理工作的方针原则、重点任务、推进主线、底线要求等,为新征程上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我国幅员辽阔,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2.2万公里。边疆地区的安宁和繁荣,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自古以来,我国历朝历代十分重视边疆治理。比如,秦代设置南海郡、桂林郡管理岭南地区,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新疆,唐代创设了800多个羁縻州府经略边疆,元代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明代清代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等等。
我们党一直把边疆治理作为治国安邦的大事,坚决维护边疆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边疆、情系边疆,多次赴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云南等边疆地区考察,对边疆建设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治国理政战略全局,提出“治国必治边”、“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等一系列重要论断、重大举措,坚持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加快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从天山脚下到彩云之南,从雪域高原到草原牧区,边疆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谱写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儿女心向党”的时代华章。新时代边疆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征程上,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治理各方面全过程,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才能更好凝聚边疆发展各方面力量、确保边疆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在这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加油鼓劲,更是千钧承诺。没有边疆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边疆地区发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纳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持边疆地区依托自身条件禀赋,在融入新发展格局、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改革开放增动力、添活力,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兴边富民步伐走得更加坚实有力,确保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一个地区也不掉队。
做好边疆工作,必须重视做好民族工作。我国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中,有1.9万公里分布在民族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边疆民族地区迈向现代化,离不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边疆地区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边疆地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手相牵、团结奋进,一定能共创美好未来。
边疆地区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边疆治理的底线要求。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提升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效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赋能,提高卫国戍边整体能力,才能更好守护边疆安宁、筑牢我国边疆安全的“铜墙铁壁”。
民族复兴势不可挡,万里边疆正展新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更好绘就“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美丽画卷。
“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很不平凡,成绩令人鼓舞”,“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进行总结,各方面发展成绩催人奋进。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中国式现代化壮丽征程中增添了新的光彩。
思想引领方向,目标汇聚力量。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5%左右,这是一个具有很强预期性、指导性、引导性的合理目标,体现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要求。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激励各地区各部门坚定信心、主动作为,不断为推动经济稳定向上、结构不断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汇聚强大合力。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党中央果断决策,及时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内生动能,巩固了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从增速看,今年一、二、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5.3%、4.7%、4.6%,总体走势符合预期目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名列前茅。从质量看,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从态势看,11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连续三个月上行,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稳定扩张。一年来的经济成绩单充分证明,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具有预见性,是完全正确的,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及时有效的。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能够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要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我国拥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素质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有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我国作为大国内部经济可循环,不断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能够抵御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还有巨大发展空间;我国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对冲下行压力、增强上行动力。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高,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总之,我们完全有条件和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用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重大成果
“2024年,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一道经历风雨彩虹,一个个瞬间定格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令人感慨、难以忘怀。”
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望过去一年中国式现代化迈出的坚实步伐,满怀信心展望新的奋斗征程:“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阔步前行,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
现代化,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多少仁人志士的苦苦求索。明朝后期,中国错失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机遇,在内部矛盾和西方现代化浪潮冲击下走向衰落。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摆脱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民族复兴的各种尝试,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戊戌变法的“改良图强”,再到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振兴实业”方案……但这些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7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发言材料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88554.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