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在新时代廉洁文化主题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2025-02-20 12:10:03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在新时代廉洁文化主题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汇编(7篇)

目录

1.心中有“戒尺”耳边闻“鼓声”

2.创新方式耕好党员教育管理“责任田”

3.奋力将“开门红”干成“四季红”

4.赢得“口碑”方能铸就实绩“丰碑”

5.用好优良家风这个“传家宝”

6.纠“四风”一步不停歇(金台潮声)

7.打好政策“组合拳”

 

心中有“戒尺”耳边闻“鼓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既明确了不能触碰的底线和边界,也为党员、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提供了行动准绳。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纪律是“戒尺”,也是“鼓槌”,遵规守纪、干净干事就会拥有干事创业的充分自由和广阔空间。

近年来,在全面从严治党大背景下,个别党员干部产生了“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错误想法。纪律规矩既是任性用权、胡乱蛮干者的“紧箍咒”,也是心存敬畏、担当有为者的“护身符”。用纪律这把“戒尺”管党治党,目的不是把人管死,而是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要树立鲜明导向,切实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

聚焦解决乱作为问题,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不动摇。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重点关注“一把手”、年轻干部、新提拔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等群体,加强对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重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把党性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督促引导党员干部经常对照党章党规“扫描”,进行政治体检,自觉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勤奋工作、放手干事、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将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聚焦解决不敢为问题,坚持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正确看待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中的失误错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准确区分是“为公”还是“谋私”,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既大胆容错、果断纠错,又防止保护变庇护、宽容变纵容,切实做到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及时打消个别干部“洗碗越多摔碗越多”“动辄被追责问责”的思想顾虑和现实担忧。严肃处理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等行为,理直气壮支持干部、公平负责对待干部、澄清正名保护干部,让组织成为干部的最大“靠山”,营造激浊扬清的良好政治生态。

聚焦解决不作为问题,坚持动真碰硬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相关考核制度,有效运用考核成果,严把“上”的标准、明晰“下”的情形,通过以事察人、依事鉴人、凭绩用人,对尸位素餐、为官不为的干部不留情面坚决“挪位子”,对干出样子、为官有为的干部“扶上位”,着力解决个别干部见到工作“两手一摊”、碰到问题“两眼一闭”、遇到困难“闪身一躲”的消极病症。加强对“下”的干部后续管理,探索建立配套跟踪管理制度,对表现优秀的适时重新任用,对拒不悔改的进一步处理,畅通干部能上能下通道,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谨防批评“模板化”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但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过度依赖现成模板,问题缺点趋于雷同、遣词造句千篇一律……这种“套模板”现象,不仅会影响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成效,也会影响党的自身建设、影响事业发展。

批评和自我批评“套模板”,是形式主义、怯于斗争态度和应付敷衍思想在作祟。看似是为了提升“效率”的行为,背后隐藏着碍于情面不想批评、心有顾忌不敢批评、未知全貌不会批评的心理。对网上材料“加工润色”、拿别人缺点“张冠李戴”,就会导致问题同质化、批评浅显化,长此以往,“利器”难免变成“钝器”。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工作经历各不相同,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也不可能一模一样,不能盲目地借鉴模板,以“通病”代替“毛病”,用“经典语句”取代“互相批评”。要认真查摆问题,讲真话、动真格,真正在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中祛病除疴、强筋健骨,更好助力事业蓬勃发展。

自我批评是给自己打的疫苗。毛泽东曾指出自己主持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很蹩脚,不是一个彻底的土地纲领;彭德怀在西府战役教训总结会议上批评自己:“你学的马列主义哪里去了?”;周恩来在得知错怪杨帆后,当面向其作检讨,承认自己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反躬自省、检视剖析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是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要葆有更高的政治觉悟,强化理论学习、深化思想认识,破除观念桎梏、纠正认知偏差,切实增强“响鼓不用重锤敲”的自觉性,真正做到敢于揭自己的短、勇于亮自己的丑。要秉持清醒的自我认知,严格对照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工作作风等方面,聚焦人前人后、线上线下、八小时内外,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认真查找不足、深挖问题症结、找准内在根源,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

批评是送给别人的一剂良药。能否帮助同志改正缺点、实现进步,要看互相批评敢不敢动真碰硬、是不是讲到根上、能不能触及灵魂。全面到位、准确客观地了解同志,才能使互相批评言之有物、一针见血。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秉持一颗公心了解同志,本着帮助同志、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态度,克服主观臆测、摒弃个人偏见。要强化问题导向,以事实为依据,广泛听取党内同志、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严肃地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对政治素质、党性修养、能力本领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力求把他人的不足找准、症结找实,确保批评扎在痛处、切中要害。要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对拟开展批评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互换意见,开宗明义、推心置腹,把意见说透、把改进方向讲明,使人心悦诚服,积极主动改正提升,切实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

创新方式耕好党员教育管理“责任田”

党员教育管理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工作中,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方式,耕好党员教育管理“责任田”,确保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聚焦“教育谁”,坚持提升素质的目标不变,确保入脑入心“不漏一个”。传统的党员教育培训往往采取“全面撒网”的方式,即对所有党员进行统一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此,要“精准下网”,根据不同党员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和内容,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要坚持因人而异,对于新任干部和年轻干部,应重点加强政治理论、业务能力和领导力的培训。对于农村党员和基层党员,要侧重于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培训。对于流动党员,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送学、联学活动,确保学习教育不断线。

聚焦“教什么”,坚持理论武装的初心不变,确保深化深入“形式不单”。传统的党员教育培训往往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即讲师在台上讲、党员在台下听,缺乏互动和交流。因此,要“双向互动”,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党员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分享交流,进一步激发党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工具,建立线上学习社群和交流平台,方便党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切实提升学习效果。

聚焦“怎样教”,坚持联系群众的宗旨不变,确保走深走实“效果不差”。传统的党员教育培训往往形式单一,难以吸引党员的注意力。要“多元融合”,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践锻炼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开展实地参观,组织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学习,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要积极邀请优秀党员和先进典型进行现身说法,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工作经验。要经常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聚焦“长久立”,坚持推动发展的使命不变,确保常态长效“制度不散”。传统的党员教育培训往往缺乏持续性和长效性。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党员教育培训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要求。要建立党员教育培训档案和学分管理制度,对党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要将党员教育培训情况纳入党员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作为选拔任用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奋力将“开门红”干成“四季红”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7篇)在新时代廉洁文化主题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8855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