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发言: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慈善文化

2024-07-20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中心组发言: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慈善文化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中华慈善文化源远流长,深邃精湛,对促进党员干部涵养民本情怀、激发奉献精神、增强廉洁意识、践行正确义利观念、提升道德境界均具有积极作用。传承慈善文化能够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有利于党员干部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传承慈善文化,有助于涵养党员干部的民本情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思想是传统慈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商周时期,敬天保民的观念就已出现,古人用民情可见的观点解释天命,强调从民情知天命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得到儒家的继承和发扬,如孔子主张修己以安百姓,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这些民本思想绵延千年,饱含哲理,寓意深刻,对后世种种惠民济民政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反映古代民本思想的名言,深刻阐述传统民本思想的时代价值。党员干部汲取民本思想精华,有助于牢固树立人民立场,深入践行党的宗旨。具体来说,一是利民。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要深刻把握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二是忧民。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有时刻将群众冷暖放在心里,才能获得群众的真心拥护。三是富民。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人民的富裕,要在思想上、行动上落实好党中央的富民政策,通过裕民以政藏富于民制民之产等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四是听民。要体察民意,倾听呼声,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心组发言: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慈善文化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5356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