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邓小平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如何准确理解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至关重要。就此,邓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有针对性地指出:“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这句话是一位为马克思主义奋斗终生的睿智老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体会与感悟。马克思恩格斯的巨著煌煌,我们通常也都感觉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为什么邓小平却说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与道理呢?归根结底是因为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基础上,深刻认识到了以改造世界为旨趣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远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抽象思辨,而是源自实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为人民群众切实理解与把握的、并不复杂的基本道理与普遍真理。
那么,在邓小平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包含哪些朴实的道理呢?依据邓小平的相关论述,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就历史规律而言,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的规律是清晰、明确,不难把握的,具有朴实性。一方面,唯物史观源于现实生产生活实践,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结构划分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极其清楚、明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存在规律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马克思又从解剖资本主义最单纯的因素——商品开始,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指出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与资产阶级社会特殊运动规律的认识都是以扎实的资料和科学的方法为基础的,阐述的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基本道理,所以很容易产生强烈的理论吸引力与巨大的思想感召力。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才说:“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之所以能够赢得广泛的认同信仰,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如实揭示与呈现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这种揭示与呈现既无经院哲学式的繁琐论证,也无文学式的刻意卖弄,而是拨云见日、原原本本、深刻精当、清楚明确、直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