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高校力量

2024-05-28 07:03:52 333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为更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高校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激发精神力量。文明交流互鉴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和文化根基,是在国际秩序加速变革,人类不同文明之间互动不断增强、矛盾与冲突也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站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对不同文明之间该如何相处这一世界性问题给出的中国方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高等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是展示教育国际形象与体现竞争力的典型标志,必须在心怀家国的同时放眼全球,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高远的价值追求,深刻理解和把握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意义,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谐共生,以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担负起以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使命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具有文化积淀和人才储备优势,应强化责任意识,整合各类资源,肩负研究者”“传承者”“讲述者”“连接者的使命,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高校力量。

肩负研究者的使命,为文明交流互鉴领航。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型文明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沉淀为底色,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高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镇,应加强对文明交流互鉴实践路径、价值意蕴、理论基础等的深入研究,系统梳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进程,还原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内容以及经验启示,为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在世界现代化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为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

肩负传承者的使命,为文明交流互鉴探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育人的重要职能,要扎根中国大地,做好中华文明的守望者,根植文化自信、自强基因,融通中外、贯通古今,开放包容、守正创新,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社科研究机构、重要智库和专家学者的联合,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为更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高校力量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240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