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紧盯腐败新特点严查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

2024-05-19 07:03:52 445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党课:紧盯腐败新特点严查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了三个交织,将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交织作为新形势下腐败的新特点之一,并指出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将长期存在,这凸显出廉洁型政党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实践中出场的价值逻辑。相较于传统腐败而言,新型腐败之表现在腐败的收益方式、交易行为上呈现迷惑性、智能性和间接性的特征,但是无论腐败披上何种形式的隐身衣,都无法掩盖权力寻租的本面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这已成为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新型腐败的内涵及惩治策略,以期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营造崇尚廉洁的党内政治生态。

一、形态式表现:传统腐败向新型腐败嬗变的样态化呈现

新型腐败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形态表达。新型腐败与传统腐败的呈现特点不同,主要体现在腐败的主体、方式、手段、收益、心理、类型和影响方面,但是究其本质都是遮蔽权力寻租行为的腐败新类型。(一)腐败主体:从单线式结构转向网状式结构。腐败主体是指权力异化过程中产生腐败收益的主要对象,既包括掌握国家公权力的党政机关人员,又包括与领导干部有人身依附关系的社会群体。从概念上看,单线式结构来源于监督学的线性结构理论,意在说明腐败利益攫取中行贿与受贿主体的内在关联,这种腐败方式由于腐败主体关系简单,往往易于被顺藤摸瓜式的发现。与传统腐败相比,新型腐败的主体往往呈现出腐败圈子化的网状式结构,这一特征决定了腐败主体不仅包括官员本人,还有自己的亲朋好友、司机秘书等特定关系人,这些腐败利益共同体在达成的契约下相互勾结,在行贿方式上织密了一个高黏合性的蜘蛛网,形成封闭性高、利益交织复杂的非线性网状关系,企图通过培养代理人的方式来为腐败蒙上遮羞布,达到移花接木的腐败效果。目前,新型腐败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权力寻租主体,他们将自己伪装成领导干部的身边人高级智囊,打着帮助当事人疏通关系”“职务升迁的名义实施经济诈骗,这一类政治骗子”“司法掮客已成为治理新型腐败需要关注的特殊对象。

(二)腐败方式:从直接性受贿转向间接性受贿直接性受贿是指掌握公权力的领导干部本人直接参与腐败的发生过程,而新型腐败在利益攫取方式上的显著特征是通过间接性受贿来掩盖腐败发生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其一,权益型贿赂。这一腐败方式主要表现为数字货币”“基金理财”“公司原始股等,以金融性强和价值效益持续性高来实现利益分红。其二,雅好型贿赂。这一腐败方式具有很强的伪装性,表现为行贿者打着鉴赏、收藏的名义,过度迎合和高价追捧领导干部的书法作品、美术摄影、图书著作等文艺作品,企图以雅贿方式实现利益输送。其三,投资型贿赂。这一腐败方式属于公权力主体以借款收息、幕后合作开办公司等实现投资回报。其四,依附型贿赂。一些企业主为了隐藏腐败行为,围猎领导干部的身边人,通过提供工作岗位、变相支付薪资报酬等方式实现腐败利益输送,这是典型的利用职务影响力谋取私利的腐败现象。其五,非实体型贿赂。这一腐败方式表现为由原来看得见的实体性价值转为项目审批、政治攀附、职务晋升等,这属于权权交易的腐败类型。实际上,这些腐败方式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容易使少数领导干部淡化廉洁意识,产生对腐败行为认同的错误心理。

(三)腐败手段:从传统性工具转向新媒介工具。腐败手段指的是行贿客体与受贿主体进行利益输送的媒介渠道。与传统腐败的面对面交易相比,新型腐败的媒介工具更趋向于智能化和数字化。具体表现为:其一,电子红包式腐败。为了减少见面送礼存有的潜在风险,新型腐败将实体性价值摇身一变为数字货币的电子转账红包,这一打着好处”“辛苦费旗号的微腐败往往容易让少数党员干部放松廉洁意识,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使小腐败逐渐演变为大腐败。其二,你选我付式腐败。目前在线网购平台开通了你选物品我来支付的第三方交易功能,为善于钻空子的贪腐者提供了新的腐败空间,将暗藏行贿性质的高额商品以优惠折扣帮你支付等方式渗透到交易环节,使腐败官员无形中实现了职务影响力与商品价值性的兑换,这种不花钱的购物体验僭越了廉以用权的纪律红线。其三,快递寄送式腐败。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商品交易,网购+快递的行贿方式更容易隐匿收件人的真实身份,加上邮递隐私性密保功能日益加强,客观上为腐败行为加固了保险。相较于传统腐败,新型腐败通常会利用互联网渠道的便捷性、隐匿性来降低腐败被发现的概率,掩盖权钱交易的腐败事实,客观上增加了反腐败的难度。

(四)腐败收益:从不正当获利转向合法性获利合法性获利指的是腐败分子利用廉政法规存有的制度漏洞,试图在腐败的量刑空间和裁定标准上寻求最小的代价和成本,以达到从轻处罚甚至不构成犯罪的目的,掩盖腐败不正当获利的行为。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其一,基于利益性转换,由违法利益转为合法利益。这一做法最具代表性的是洗钱,企图利用股票期货、保险等来掩盖赃款动向,再以退保方式实现利益资金链的合法回流;通过离岸公司和地下钱庄向境外转移赃款,以签订个人资产的保密措施来隐藏真实来源,甚至通过直播打赏方式洗钱;通过给领导干部专家咨询费”“培训费”“润笔费等来为腐败获益披上合法化外衣。其二,基于主体性转换,由直接参与转为幕后股东。这一做法主要表现为影子公司,通过在企业经营环节安排亲朋好友充当台前木偶,以领导干部退居幕后的方式实现权力价值的变现与增值,实现亦官亦商的双重角色互换。其三,基于方式性转换,由当期受贿转为延期受贿。一些腐败分子为了能够安全着陆,在为企业主提供便利过程中为自己提前筑巢,退休后通过人才引进”“专家顾问方式参与企业管理,以双方不成文的约定来兑现腐败的酬劳回报,出现所谓的政商旋转门,这种台前维护清廉形象、背后巧用腐败的受贿艺术具有极强的迷惑性。

(五)腐败心理:从防范被围猎转向甘愿被围猎。腐败心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是指公权力主体在腐败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变化。甘愿被围猎作为一种不拒绝、不反抗甚至积极主动寻求行贿者腐蚀的心理现象,生成原因除了外界对象的主动诱惑之外,究其本质是自身理想信念缺失、自控力不足,从而在各种腐败新招法的诱惑中一步步放松廉洁思想防线并主动上钩,甚至出现逢年过节收受礼品不是腐败的错误认识,产生心安理得接受他人贿赂的腐败心理。从本质上看,人情往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基因,如果将其延伸到政治领域,便会让礼尚往来变为利尚往来。对于公权力主体而言,甘愿被围猎的腐败心理会减少贪腐者对违纪违法行为的内疚感,甚至因未被发现而产生侥幸逃脱心理,弱化腐败发生的自我中止自我纠偏机制;对于执政党而言,甘愿被围猎的腐败心理会在同一空间场域中产生蝴蝶效应,造成倒下一个牵出一片塌方式腐败。例如,辽宁贿选案”“中石油窝案都是典型案例。甘愿被围猎还体现在精心挑选主动培养行贿对象,由以往的来者不拒转变为只和相对固定的自己人打交道,以确保腐败交易的安全性。实际上,甘愿被围猎的腐败心理危害性很大,容易弱化党员干部廉洁齐家的意识,破坏所在地区的清廉政治生态。

(六)腐败类型:从硬权力腐败转向软权力腐败。腐败本身就是一种公权力异化的社会现象。与某些掌握公共权力所滋生的硬权力腐败方式不同,软权力腐败是指一些公职人员基于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地位的特殊性而对外界行贿主体产生的价值吸引力,这一腐败类型往往涉及政治权威、学术影响力、社会资本等因素。具体表现为:其一,信息权力腐败。这主要是指掌握信息传播权力的公权力主体,利用发布信息、广告等优势产生的腐败行为。与备受舆论关注的公款挪用”“买官卖官等腐败行为相比,信息权力败更具有隐蔽性和独特性,是一种难以发现和察觉的腐败新情况。其二,学术权力腐败。学术腐败往往是指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知识并在该研究领域拥有核心话语权的主体产生的腐败行为,大多出现在文化和教育领域,表现形式有权学交易、钱学交易、学色交易等。从危害性上看,学术腐败会造成学术造假和科研诚信行为失范,严重破坏学术风气和社会诚信价值观。据统计,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各类媒体新披露和报道有较为详细信息的学术不端案例30起,其中确认案例17起,涉嫌案例13起。相比于硬权力的腐败方式,这些软权力腐败大多与文化和教育领域相关,行为更趋柔性与隐蔽性,是新型腐败滋生的一种新方式。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紧盯腐败新特点严查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010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