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在2024年全市思政课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2024-05-17 07:03:52 669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学院坐落于**腹地,南滨长江,北望古城。学校所在的这片**大地,不仅有浓郁的**文化底蕴,更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学校心怀“国之大者”,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致力做好结合文章,厚植立德树人文化沃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推动地方红色文化沉浸式结合,打造思政育人阵地。深入推进地方红色文化进校园,打造沉浸式红色文化育人场景,引导学生在党史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开展本土红色文化教育与传承。与市委宣传部、市档案局共建“这一方红色沃土——湘鄂西苏区革命档案史料展”,用实物和先进的声光手段,重现波澜壮阔的洪湖苏区革命斗争历史,再现**革命前辈前赴后继、英勇顽强争取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学校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新生入学和常态化党性教育,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湘鄂西人民、**儿女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初心与使命,在学习过程中厚植爱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当前,展馆面向全体师生已开展红色教育近3万人次,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高地,2023年10月获批为湖北省社科普及基地。建设富有特色的思政教育阵地。学校按照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标准,建成湖北省高职第一个思政楼,形成了“一楼一厅一馆一园”的环境思政格局。近300平方米的红色会议厅,可开展学术报告、社团活动、仿真实践教学;近700平方米的湘鄂西苏区革命档案史料展馆,立体呈现了*本土红色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寻红色梦想的伟大历程;11500万平方米的红色文化主题公园,设立中国精神、红色印记、党建广场等主题教育区,成为具有浓厚党味的,传播斗争精神、理想信念,立德树人情景育人阵地。通过与市委文明办、团市委合作,举办全国第一个建在高职院校的志愿者学院——“*志愿者学院”,“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极大丰富了育人内涵,已经成为学校实景教学、价值塑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育人基地。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打造“四个课堂”,夯实思政育人理论路径。推动思政课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相结合,打造“前沿课堂”;推动思政课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打造“个性课堂”;推动思政课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打造“特色课堂”;推动思政课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打造“网络课堂”,使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相得益彰。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全面试点公寓+党建、团建、思政教育等,落实三全育人。打造“公寓课堂”,让党课走进宿舍;打造“故事课堂”,用身边故事传递正能量;打造“成长第二课堂”,推动实现知行合一。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结合,搭建文化育人平台。着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资源并结合地方文化予以创新性传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涵养品格、提振精神、修身立德。打造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实现文化浸润。将**文化厚植到校园文化中,通过校园主体硬件建设营造文化氛围,以“一训三风”细化文化内涵,以“一院一品”凝练文化成果。学校水系、道路、桥梁、教学楼等人文景观命名结合**地域文化,如学校教学楼以“求索楼”“修远楼”等命名,宿舍以“楚辞”“文苑”“博学”等命名,呼应开设的文化课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己的气质与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化文化认同。将文化建在学校,将传承搬进课堂。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建立*粉画、淡水贝雕、汉绣、马山民歌等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面向全校师生提供艺术服务,根据专业性质开展特色活动。用汉绣大师工作室带动小裁缝工作室,依托小裁缝工作室,结合非遗产品制作,打造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深化产教融合。依托马山民歌传承基地,建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组建马山民歌研究会及马山民歌**演唱团,改编、创作了一系列经典马山民歌曲目,实现在创作中传承。契合学生专业特点,推动**粉画进专业,引领学生了解、学习、传承**粉画技术,深刻感受楚文化的艺术魅力,学生作品*粉画《青铜力量》获湖北省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大赛优秀奖。完善传统文化课程,坚定文化自信。开发校本课程《国学经典与**古城文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学欣赏》等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笛箫欣赏、汉服展演、地方戏曲传唱、传统文化宣介等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带领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作为理事长单位主持中华传统节日资源库建设联盟工作,从节日记忆、节日技艺两个层面完成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线上课程建设,让学生与传统民俗节日建立更多元、便捷的“超链接”,让传统文化资源焕发生命力、发挥新作用。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学院在2024年全市思政课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3941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