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为国而歌

2024-04-23 10:50:24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聂耳》:为国而歌

1959年,为向新中国国庆十周年献礼,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了彩色音乐传记片《聂耳》。这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公开点赞的音乐家,国之歌者聂耳于20世纪30年代为我国无产阶级音乐创作开辟了道路。电影《聂耳》讲述了聂耳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如何从一名音乐爱好者成长为人民音乐家、从爱国青年成长为中共党员的故事。

影片对我国无产阶级音乐奠基人的塑造,非常精准地把握住了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伟大的革命者+天才的音乐家。聂耳在思想上的进步引领了其在艺术上的飞跃,而聂耳在艺术上的跨越式发展又推动了其在思想上的不断成熟。

由战斗雄歌迈向音乐康庄

电影紧扣19301935年聂耳从云南到上海后人生的最后五年,适逢上海左翼文艺运动快速发展。初入上海的聂耳在云丰申庄当店员,不久云丰申庄倒闭,失业后的聂耳考入五花歌舞班,希望自此走上音乐家的道路。可五花歌舞班在·一八事变爆发后,为攫取经济利益,仍在唱演脱离现实的靡靡之音。这让曾作为昆明学生运动中坚分子的聂耳感到极度失望与愤慨,与五花歌舞班彻底决裂。·二八事变爆发后,聂耳前往伤兵转运站慰问抗日英雄,他为大家高唱起激昂振奋的《马赛曲》。此时,以苏平、匡文涛为代表的中共文艺工作队伍迎面走来,他们用《马赛曲》铿锵有力的合唱坚定地声援聂耳。《马赛曲》作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进行曲本身极富战斗意义,影片中它作为聂耳与革命队伍会师的战斗音乐出现,一方面极大鼓舞了爱国士兵的革命斗志,另一方面有力塑造了聂耳的战士形象,为他加入这支革命文艺队伍创造了契机。

与歌舞班决裂后,聂耳途经北平欲前往东北参加义勇军。正在北平筹备纪念·一八事变一周年联合公演的苏平对他说:热情和勇敢只有服从整个革命的需要,才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北平几个剧团在公演中因戏里有一句台词东北是我们的领土而遭到无理禁演,大批反动军警将剧场团团围住,台上台下一片抗议,军警队长鸣枪示威。此时聂耳在敌人的枪口下不顾一切地拿起提琴,勇敢地奏响了《国际歌》,引发了现场观众和演员的群起呼应。面对国家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人民日益高涨的爱国热情,聂耳听从苏平建议回到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为中国音乐开创了一个属于无产阶级的新时代。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聂耳的进步同学郑雷电的设计十分巧妙。聂耳回上海后见到了自苏区返沪购买药材的郑雷电。对郑雷电去留苏区、往返上海的设计,影片一方面是为将国民党统治区与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有机联系起来,使影片对时代背景的呈现更为全面;另一方面郑雷电向聂耳介绍了她在苏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文艺战线的发展盛况,为聂耳哼唱了在红军中最为流行的《兴国山歌》,并鼓励他相信有一天我会在根据地里听到你的歌

用革命音符掀起救亡巨浪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聂耳》:为国而歌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3603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