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君子品质

2024-04-23 10:50:24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论语》中的君子品质

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共出现107次,是整部《论语》的重要关键词。从开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到结尾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君子修养体系。书中所涉君子内容甚多,或围绕君子进行论述,或直接描述君子的人格特质,或以君子与小人的对比来彰显君子的品性风貌,或举例说明君子的修养境界等,充分阐释了孔子对君子的看法。

在道德标准上,君子以仁为本。仁是孔子道德思想的核心,也是君子品格的应有之义。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在孔子看来,一个人之所以被称为君子,正是因为他心怀仁德。君子不会有片刻的时间违背仁的原则,在匆忙紧迫时坚持如此,在颠沛流离时亦坚持如此。仁是君子最为重要的品质,是君子内在遵循的道德准则,是君子时时刻刻追求的完美人格。樊迟问仁,孔子道:爱人。仲弓问仁,孔子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中还提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由孝悌的亲亲之情,通过推己及人,达到博施济众,就是仁的扩展过程,也是君子践行仁的基本要求。在行为规范上,君子约之以礼。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不仅学识渊博,还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礼的作用,孔子在《论语》中这样表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孔子将礼作为恭敬、谨慎、勇敢、率直这些德行的前提条件,以礼来加以节制和规范这些德行,才能使其没有劳倦、畏惧、莽撞、刻薄的流弊。礼对于良好道德品行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君子以礼为范、循礼行事,才能使其德行适度合宜,才能使其人格更加完备。

在价值取向上,君子先义后利。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义以为质指公平道义,是君子行事的标准。与相对的概念是,《论语》中常将”“放在一起来论述,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虽然将是否符合道义作为君子的评判标准,但他并不否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又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在义利关系上,孔子强调的是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作为孔子心中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其义利观也当是如此。在气质修养上,君子文质彬彬。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质朴,指的是内在的朴实淳厚本质;即文饰,指的是外在的文采、言行举止。孔子认为,质朴多于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夸。外在的文饰和内在的质朴搭配得宜,这才是君子的修养。孔子辩证地分析了文与质的关系,指出君子要内外兼备,既要有内在的质朴品质,又要有恰当的仪态风貌。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达到内在精神与外在仪态的统一,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君子。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论语》中的君子品质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3603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