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财政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共青城市财政局全力保障“六稳六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行政服务中心“六稳”“六保”任务汇报
民政局“六稳”“六保”总结
区财政局多措并举聚焦“六稳六保”
区民政局落实“六稳”“六保”工作
区人社局“六稳”“六保”汇报
区人社局“六稳”“六保”工作总结
区人社局“六稳”落实“六保”工作总结
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市财政局“六个结合”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市财政以“六稳”为主线压一般强统筹促发展提绩效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通知
市人社局“六稳”“六保”工作汇报
市人社局“六稳”“六保”汇报
市审计局精准把握三大审计监督方向助推“六稳”“六保”工作落实
歙县财政以“六稳”“六保”为抓手服务县域经济加快恢复强化“收支管”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县财政局聚焦“六稳六保”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县民政“三个更加”答好“六稳”“六保”新答卷
县司法局“六稳”“六保”总结
镇“六稳六保”工作汇报
财政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2020年全市财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十三届六次和七次全会、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新要求,注重结构调整,加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力度,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全力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财税政策落实及资金需求。
一、强化措施抓好收入,夯实财政基础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全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认真分析新常态下财政领域的趋势性变化,紧盯全年收支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力度,多措并举狠抓收入。截止5月20日,全市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21.75亿元的45%,超序时进度3.3个百分点。
二、全力以赴保障民生,坚守财政底线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持续强化“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和大型活经费管理,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坚决削减低效无效及非必须的项目支出,确保民生等重点领域的保障。二是严格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保重大项目、保社会稳定的总体思路,通过新增资金安排、统筹既有部门预算、专项、存量、机动财力等资金,全力保障新冠肺炎防控财税政策落实和“三保”资金需求。截止5月20日,全市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亿元,其中:各项民生资金支出52.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9%。三是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积极筹措资金,支持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债务化解工作。同时,为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建立政府隐性债务月报制,督促偿债主体,落实年度化解任务,截止目前,偿还政府债务4.7亿元,切实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三、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保障资金需求
一是紧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确保资金需求。截止目前,共争取中央及省级各类财力性及专项补助资金53.17亿元。二是积极开展政府债券投向及项目储备前期准备工作,加大争取债券资金力度。截止目前,已争取新增专项债券转贷资金11亿元,并按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范围投入全市医疗卫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三是及时监测资金支付情况,督促部门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聚焦脱贫、民生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各类财政工作提质增效。
四、巩固减税降费成效,推动经济发展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实施减税降费重大决策部署的同时,全力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财税政策落实,在政策落实上做文章、下功夫,出实招、求实效。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国家及省定各项政策措施,以当前的“减”换来长远的“增”,并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在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市场保障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突出市场导向和企业主体地位,强化激励机制,支持科技创新,全力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截止目前,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减免税额4510万元,切实做到应减尽减,降低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五、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贯彻落实《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及《海东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精神,积极推行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将部门和单位的收支全面纳入预算绩效管理,着力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将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设定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完善绩效跟综,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与预算管理各环节相结合。通过全面实施绩效预算管理、财政监督检查、自评、审计及绩效评价问题整改,倒逼各部门和单位规范高效使用资金。
共青城市财政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保障“六稳六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减轻企业负担、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全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稳定经济,积极落实上级精神及相关政策。一是优化贴息政策。在疫情再贷款贴息方面,根据省财政厅及相关政策要求,已与取得优惠利率信贷的企业(各县区企业名单源自上级财政部门转发的表格,表格将持续更新)对接,并向他们宣讲贴息政策,同时请他们及时提交贴息资金申请材料。目前我市共5家企业,申请贷款金额为2900万。二是减免企业房租。在减免租金方面,我局与市国资局联合发文,对我市承租国有资产类生产经营用房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减免房屋租金事项出台相关实施细则,使企业顺利的享受到复工复产政策,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生产经营用房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3个月房屋租金,减免期为2020年2月至4月。预计减免企业房租114.5万元,目前已减免9.13万元。三是缓缴社会保险费。根据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省统计局联合印发的《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赣人社发[2020]11号)文件精神,我市切实做好减征、缓征社会保险费工作。根据征收计划测算,预计大型企业养老保险减征121.65万元,中小微企业减征1315.43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合计减征1437.08万元;预计工伤保险大型企业减征2.1万元,中小微企业减征47.55万元,工伤保险合计减征49.65万元;预计失业保险大型企业减征3.11万元,中小微企业减征37.35万元,失业保险合计减征40.46万元,三项保费预计合计减征1527.19万元。目前已完成企业减费退费953.41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减费退费898.36万元,工伤保险减费退费29.7万元,失业保险减费退费25.35万元。四是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根据省医保局、省财政部、省税务局联合印发的《关于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通知》(赣医保发〔2020〕2号)文件精神,2020年3月至5月,对全省企业缴纳的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实行减半征收,减征期限3个月。预计我市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258.11万元,目前已减征171.61万元。
鼓励稳岗就业、支持企业稳定发展。一是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和精准扶贫中的助推作用。一季度我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发放贷款2467万元,带动就业515人,其中精准贫困户2人。二是增设临时性扶贫专岗。从2020年2月起在各乡镇增设临时性扶贫专岗,主要参与各村日常防疫工作。2月共有40人申请扶贫专岗,3月共有165人申请扶贫专岗,目前共发放扶贫专岗补贴10.25万元。三是鼓励稳岗就业。一是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春节至2月9日期间开工生产、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的企业,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目前已发放华达医材公司5.6万元。二是发放失业补贴。疫情防控期间,对处于失业状态且未达到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人员,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发放失业补助金。目前已发放7.4万元。
落实救助补助、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一是保障特困群体基本生活物资需求,对全市分散特困供养对象进行一次全面探视巡防,采购发放生活必需品,共发放口罩1195个、大米98袋、食用油98桶、方便面24箱、八宝粥4箱等。二是狠抓疫情期间社会救助资金发放,及时足额发放低保、特困人员救助资金,确保每月10日前,各项救助资金足额发放到位。三是及时启动物价联动机制、提高临时物价补贴发放标准。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工作的通知》(九发改价调字[2020]282号)文件精神,3月份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到城市每人每月54元,农村每人每月36元,2020年3月至6月,在当月测算基础上阶段性提高每月价格临时补贴标准1倍,达到城市每人每月108元,农村每人每月72元。目前我市已发放低保、特困、孤儿、优抚对象3月份价格临时补贴60933元。四是建立健全临时救助机制。采取一事一议、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安排36万元补足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今年已发放临时救助补助资金24.03万元。
行政服务中心“六稳”“六保”任务汇报
今年以来,洛江区行政服务中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努力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强化要素保障提高服务效能
疫情防控期间,区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推行政务服务“马上就办、网上办”“一趟不用跑”,完善、畅通在线平台互联网端项目申报、查询功能,出台《疫情防控期间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工作导则》,指导项目单位上传电子材料、实行远程审批,凡可通过线上受理的事项不再要求服务对象到现场提交,凡可通过电子证照共享获取的材料,不再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对企业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快递双向免费,千方百计防止出现项目申报无门、审批服务断档等问题。
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精简了审批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及优化审批流程、全面升级了“一窗办理”服务。对群众企业办事频率高的100项事项进行精简、流程优化,发挥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等“七办”工作法,企业开办审批服务时限压缩至2.5个工作日,实现区级审批服务事项转化为“一趟不用跑”达54.5%,“最多跑一趟”达97.5%。今年以来,网上申报件202件,预审及时率达100%。
全力“护航”区内企业复工复产、市场需求转产、扩产防疫急需物资等需求,安排专人提前介入指导企业准备防疫转产、扩产所需的申请材料,对企业暂时无法提交的申请材料,采取容缺办理机制,开通绿色通道,在必要要件无明显瑕疵情况下,全部即来即办,当场颁证。2月3日以来,已为超过200家企业成功办理经营范围新增“口罩”、“防护服”的变更手续。
变“专科”为“全科”简化办事流程
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按照“一事一次办”,梳理出一批“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涉及的多部门联办服务事项,推行“证照联办”服务机制,并将一窗受理的时限尽量压缩在正常时限的50%,为企业开办节省了非常多的时间,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持续推进“六稳、六保”工作。
同时,中心管委会还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代办服务机制,设立代办专窗,为项目业主提供代办服务;结合首创设立的“涉企审批党群并联服务站”,开辟惠企政策服务专窗,全方位为企业提供周到、贴心服务,促进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实时优化流程、数据,完善网上审批服务“一张网”;不断完善并强化便民利民各项服务,确保“六稳”“六保”有效落实。
民政局“六稳”“六保”总结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苏尼特左旗民政局认真落实民政领域“六稳”、“六保”工作的有关要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好民政工作兜底保障作用,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一是加大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对受疫情影响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给予临时救助,对困境儿童、生活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农村留守人员、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加强关爱帮扶。截至目前,全旗保障城乡低保对象916户1495人,发放低保资金304万元;保障城乡特困人员41人,发放供养资金20万元;临时救助39人,发放救助资金8万元。为1536名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发放6个月价格临时补贴资金28.6万元。
第一季度,为36名“三民”人员发放生活补助9.936万元。为943名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30.9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663人(次),发放资金25.12万元;为2名孤儿发放了第一季度养育费0.86万元。另外5月份为符合条件的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2个月的生活补贴共计0.3万元。
二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积极开展“挂牌督战”专项行动。制定《全旗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兜底保障挂牌督战实施方案》,成立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兜底保障挂牌督战工作组,围绕六项督战内容全面深入开展摸底排查,重点对正常脱贫户社会救助申请受理情况、家庭人口劳动力状况、经济收入状况、刚性支出情况、基本生活保障情况进行摸排。截止目前,共排查正常脱贫贫困人口412户1212人,新纳入低保保障范围脱贫贫困人口10户10人,无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人员,没有因病、因灾、因疫等造成家庭临时性生活困难符合临时救助的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三是汇集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及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疫情防控。旗红十字共接收捐赠资金281.85万元和价值17.38万元的物资,并对捐赠资金及物资及时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加大对基层群众自治和居民协商的指导力度,安排部署第十一届嘎查村“两委”换届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开展摸底、调研、统计工作,为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五是认真做好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工作。围绕“保基层运转”,全面恢复民政服务秩序,加强对各服务机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暗访督查,认真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各类民政服务机构有序提供服务,切实维护民政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截止目前,全旗民政系统各福利、养老、救助等机构未发现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认病例,各机构运行管理秩序正常
区财政局多措并举聚焦“六稳六保”
一是强化预算执行,保障基层运转平稳。截止4月底,全区财政本级收入完成57.0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5.18亿元。民生领域支出保障较好,基层运转基本平稳。
二是着力争取资金,有效缓解资金压力。认真分析研判中央、市级政策方向,配合区级各部门对接上级项目,确保向上争取资金到位。截止4月底,全区34个部门向上争取资金10亿元,比上月增长5.4%。
三是统筹调度资金,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制定疫情防控库款保障应急预案,统筹调度资金,畅通疫情防控经费拨付渠道,开通采购绿色通道,确保疫情防控不受影响。截至4月底,共安排疫情防控经费3312万元,并动用预备费750万元,保障基层镇街疫情防控刚性支出。
四是畅通金融渠道,稳定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引导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企业续贷快速响应机制、金融服务绿色通道机制等有效措施,全力支持受影响的企业复工复产。截止5月22日,共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问题3073件,解决融资金额76.2亿元;累计获批央行再贷款贷款4家、1.09亿元(其中获区内银行贷款4000万元);累计获取支农再贷款113家、0.53亿元;累计获取支小再贷款314家、3.76亿元;七大“资金池”累计获取贷款支持62家、4.12亿元。
五是加强监管力度,联防布控金融风险。璧山区财政局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对全区金融机构开展现场检查,及时报送非法集资线索,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有序复业,简化复工复产报备流程,为金融机构复工复产提供便利,要求各金融机构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减轻企业资金借贷压力,从源头遏制滋生非法集资的土壤,切实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攻坚战工作。
区民政局落实“六稳”“六保”工作
为做好疫情防控时期民政工作,广陵区民政局坚持把“保基本民生”放在首位,采取“四个确保”认真做好民政领域“六稳”“六保”工作
一是确保民生兜底保障有力度。积极巩固低保专项治理行动成果,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急难救助等专项救助政策,稳步推进残疾人及大重病“单人保”及低保渐退工作,主动牵头开展城乡贫困户“关爱卡”政策,汇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及公益慈善力量,不断强化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建立完善“急诊救助”的主动发现机制,对遭遇急难问题的困难群众,先通过临时救助予以帮扶,再根据致困原因转至专项救助,仍然困难的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确保困难群众及时获得救助,今年已为31户71人发放救助金8.91万元。以全区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化社会救助审批赋权下放改革。积极推进社会救助温情改革,聚焦全区低保贫困家庭和困难弱势群体,坚持一户一策,一人一方,探索出台《广陵区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暂行办法》,筑牢困难群众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二是确保“一老一小”照护不缺失。在扩内需上下功夫,继续抓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质量提升和服务创新,全年新建2个具备全托、日托、上门等功能的街道级养老服务综合体、7个颐养示范社区、8个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已建成的颐养社区进行星级评估。扩大和优化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对象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做好低保家庭、散居特困家庭、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员中高龄、失能、重度残疾家庭室内适老化改造工作,不断提升全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推进“儿童数据精准提升年”工作,每个乡镇、街道配备1名儿童督导员,每个村、社区配备1名儿童主任,掌握困境儿童生活、教育、医疗、户籍、监护等基本情况,指导、协助困境儿童家庭申请有关福利和救助,及时报告、分析和保障农村儿童生活等,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对符合条件的儿童“应保尽保”。
三是确保民政服务供给有温度。积极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在疫情防控期间,广陵区迅速启动特殊困难对象应急救助快速响应机制,积极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力量主动参与疫情期间困难群体的心理疏导工作,心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通防疫线上心理辅导,服务普通人群达4000人次。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百余家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和志愿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困难群众“帮办、代办”服务,让困难群众“零跑腿”。并落实好社区工作人员关心关爱激励措施,根据《广陵区村(社区)工作者薪酬管理办法》,打通基层人员在身份编制、工资待遇、培养晋升等方面的通道,真正让基层社区干部政治上有前途、事业上有奔头、待遇上有保障、个人价值有体现。
四是确保机构服务安全无盲区。围绕“保基层运转”,稳妥有序恢复民政养老民政服务秩序,加强对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养老机构等各类民政服务机构有序提供服务。开开展养老机构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和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双改造双提升”工作,着力解决全区养老机构消防审验问题,确保全区养老机构取得消防审验合格手续,切实保障全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财产安全,更好满足全区老年人需求。
区人社局“六稳”“六保”汇报
为贯彻落实全区“六稳”“六保”工作暨“重点工作攻坚年”推进大会精神,区人社局将着眼稳定就业、发展园区、优化服务,打牢民生根本,兜底民生保障,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一是强化政策落实,全力稳住就业创业基本盘。突出重点群体就业,搭建就业供需精准对接平台,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努力保障就业形势平稳发展。充分发挥新一轮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效能,全面落实稳岗返还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重点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新兴就业业态的政策支持,挖掘吸纳就业潜力,稳定就业岗位,降低创业成本,扩大就业规模。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新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继续开展送策入园、入企活动,进一步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推进政策更快更好落地见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二是着眼提能升级,大力推动园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按照两个园区不同定位、同步推进的思路建设推进。燕山园区以规范、提升为主,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和体制,高质量引进人力资源机构,为核心园区的招商做好储备。国际金融城核心园区立足国际化的发展定位,细化园区功能,细分区域布局,争取省市服务窗口入驻,提供省市区三级联动的一站式服务。大学生创业园立足“校地企协同、产学研合作”理念,加快改造升级,完善培养模式,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创业园的溢出效应和辐射能力。
三是突出优化服务,以保民生稳民心。贯彻落实各级居民养老保险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全面落实低保、残疾人员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做好各类补贴申报发放、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人才集体户等服务工作,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实名制管理、设立工资专用账户等制度落实落地,引导培育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自主协调解决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以12345热线办理为抓手,高效回应群众诉求,疏导群众情绪,不断提升人社服务效能。
区人社局“六稳”“六保”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全区“六稳”“六保”工作,区人社局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提出方案,实施系列措施,帮扶企业促进就业,做好民生答卷,勤做梅列“六稳”“六保”的先行者。
一是积极搭建用工平台,各显神通解招工难。开展“访企业、解难题、促六稳”专项行动,疫情期间成立“助复工”青年突击队,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辖区230余家规上和限上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积极开展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为2家企业接回员工45人。举办线上招聘会,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等渠道,着力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招聘模式。发布梅列区线上招聘信息3期,其中依托三明鱼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梅列企业专场直播招聘会,涉及辖区企业48家,提供就业岗位604个,达成求职意向107人。
二是积极落实惠企政策,及时兑现各项补贴。疫情防控期间,为稳定就业岗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变企业自主申请为人社主动服务,提升稳岗政策落地速度。为百特等2家企业发放一次性稳定就业补助2万元;为鹭燕医药等5家企业发放春节期间为防控疫情保障民生即一次性稳就业奖补89.7万元;为辖区628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88.47万元,惠及企业员工6342人;为大润发等3家企业发放2019年度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12.95万元;发放2019年度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649.78万元。
三是积极开展技能培训,精准就业扶贫两不误。全面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充分摸排了解贫困户生活需求、求职意向等;实地走访辖区小清职业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鼓励针对适合贫困户的岗位开展线上精准技能培训,共开展了美容美发、育婴员、茶艺等线上培训11场,同时结合辖区企业岗位需求情况,通过线上推送系统向辖区劳动年龄段内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27人推送就业岗位信息12次,实现更加精准的就业帮扶。2020年开发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公益性岗位3个。
四是积极执行社保减免政策,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用。采取电话、微信等“不见面”办件方式,与相关企业经办人员密切沟通,及时宣传退费政策。截止2020年5月11日,梅列区已为1128家企业减免养老保险金额366.27万元;为1047家企业减免工伤保险金额25.56万元;为1023家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10.42万元。
五是积极服务高校毕业生,千方百计促就业创业。挖掘企业、政府投资项目见习岗位,2020年申报就业见习单位21家,见习岗位473个,申报2020年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4个,今年机关、事业单位计划招聘高校毕业生30名,招聘市级“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10名,现进入报名阶段。同时建立三明市人才需求信息动态管理机制,梅列区规模、限额以上企业人才需求(2020年第一季度)26家企业,需求人数199人。
区人社局“六稳”落实“六保”工作总结
一是精准施策、优化服务,保居民就业。及时落实稳岗政策。落实春节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稳定就业奖补等5项政策,累计发放奖补344.79万元;精准推送就业岗位,在线上招聘、点对点服务推送岗位的基础上,借助大数据比对,向外地返乡人员定向发送短息7436条提示查看南平人力资源网、延平就业微信公众号上的岗位信息,帮助群众择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推荐申报省级创业项目8个、市级创业项目企业26家,争取省级优秀创业项目资助,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是以人为本、务实高效,保基本民生。第一时间足额发放各类待遇。1-4月发放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城乡居民社保退休待遇25339.03万元,发放工伤待遇、失业待遇、丧葬补助等376.39万元;第一时间审核发放各类补贴。发放2019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代缴困难群体2020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发放困难人员1-3月价格临时补贴等共计1003.33万元。
三是落实政策、减企负担,保市场主体。全面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办理养老保险企业退费1345家,退费金额429.82万元;工伤保险企业975家,退费金额26.8万元。失业保险企业413家,退费金额7.4万元。执行工伤保险降费工作。从4月1日起工伤保险调整执行浮动费率,为参保企业节省0.8061万元;执行失业保险阶段性降低费率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810.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