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成功圆满闭幕,为住建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要推动绿色发展”“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等等,无不体现着党和国家对民生的高度关注和聚焦。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人民群众对“获得感”的渴望与追求,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冀和向往,也正是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作为城乡建设的主力军、排头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中“把好脉,用好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努力建设美丽幸福新城市。
治理环境让群众在青山绿水中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环境卫生“脏乱差”是民生之堵、民心之堵,必须展开“绣花功夫”,铁腕治理、精准施策、综合施策,以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实际成效,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作为住建部门,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指引,着眼当前人居环境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紧盯城市、农村、景区、园区、交通沿线、河道水域等重点区域,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立一套责任机制。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属地负责,实行“一把手”工程,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动,任务具体到点、责任具体到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决不让环境治理成为“一阵风”。建立一套收运机制。综合考虑居住区域、交通条件、人口规模、运输成本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垃圾、污水处理网络体系,强化垃圾源头分类,综合治理“白色污染”,推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真正实现“抬头低头无垃圾、视线之内无垃圾”。建立一套保障机制。抢抓政策机遇,解决环境特别是乡村环境治理的硬件配套问题;积极引入企业或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切实保障环境治理长效化、规范化,让人民群众在青山绿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棚改旧改让人民群众在民生改善中有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