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干部和派驻干部要沉下去、待得住、做得好,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办事员”
2.基层扶贫工作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法”
3.瞄靶子、梳辫子、结对子、理路子、想法子、找票子、甩膀子、强班子、凑份子、造册子的“十步十子”工作法
4.扶贫资金是“救命钱”不能碰,扶贫项目是“高压线”不能摸,
5.要把干部驻村工作抓紧抓实抓好,确保“派得好”,确保“干得好”,确保“管得好”
6.战略部署“扣扣子”、责任履行“担担子”、工作落实“钉钉子”
7.靠本事吃饭、靠作风吃饭,拿实绩说话、拿事实说话
8.确保各项工作有部署、有考核、有问责、有成效
9.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
10.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11.杜绝“养懒汉”,防止“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
12.既不能空喊口号、好大喜功、胸中无数、盲目蛮干,也不能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在精准施策上见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13.防止模糊认定代替精准识别,防止大而化之代替分类施策,防止路径依赖代替工作创新,防止泛化评价代替群众满意。
14.把压力层层传导下去,形成责任到人、任务上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15.让贫困群众成为拿“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农民。
16.对上“嘴勤”多汇报,对下“腿勤”多调研,对左右“手勤”多沟通
17.要由重工程、轻移民转变为移民和工程并重,由重结果、轻过程转变为结果和过程并重,由重后期、轻前期转变前期和后期并重,由重官方、轻民意转变为民意和官方并重,由重业主、轻移民转变为移民和业主并重,由重搬迁、轻发展转变为搬迁和发展并重。
18.坚持“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并重
19.方方面面动起来,行行业业干起来,上上下下飙起劲来
20.脱贫攻坚的大形势需要我们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你有没有道行,有没有水平,有没有能力,在这个主战场上遛一遛,晒一晒,比一比,这是正能量
21.发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拼劲,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乡镇、每个村去抓起,向全面脱贫发起总攻,咬定目标不放松,振奋精神不懈怠。
22.从中央到省市,压力在传导、政策在传递、措施在强化
23.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远到近、由虚到实、由粗到细,由综合到专项的过程
24.坚持问题导向,采取针对措施,破除“小进即满、小有即安”的小农意识,改变“小打小闹、单打独斗”的小生产方式,摆脱“撒胡椒面、平均使用力量”的推进模式,从“等给靠扶、畏难懒散”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
25.加强对各类资金的监督管理,坚决查处挤占挪用、截留贪污等行为,防止“资金砸下去、干部倒下来”
26.实行“县领导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工作责任制,实现“帮扶一村,见效一村”、“扶持一户,脱贫一户”的目标。
27.必须坚持公私分明,做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分一毫都不能乱用。
28.稳步构建农户主动、政府拉动、市场带动、社会推动的脱贫攻坚良好格局。
29.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市场扶贫“四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实现扶贫开发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粗放式”、“被动式”、“分散式”向“造血式”、“精准式”、“参与式”、“整体式”转变,不断提升扶贫开发的质量和效益。
30.选好结合点,找准突破口,打好主动仗
31.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杂病不出县”,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切实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32.着重在当参谋、建机制、强服务、抓督查、重实效上下功夫,
33.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合力推进”的强大合力。
34.“五重五轻”:即重动员发动轻组织措施管理、重部门包村轻干部包户、重规划制定轻目标任务落实、重给钱给物轻致富能力提升、重基础设施建设轻产业开发;
35.“五个不到位”:即思想认识不到位、包扶措施不到位、资金投入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到位、人员力量不到位
36.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为魂,坚守“环保红线、水系蓝线、山体绿线”,走低碳发展、绿色崛起、生态富民之路。
37.要坚持“管住源头、放下斧头、护住山头、铭记心头”,加强立法,管护森林资源
38.要牢固树立“百姓平安、我方心安”的思想,把安全管理各项措施落实到群众当中去
39.严格开展督查督导,促使责任和政策双落地,人员和帮扶双到位,时点和质效双保障
40.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既要帮物质,更要帮精神,既要帮眼前,更要帮长远,既要帮硬件,更要帮软件,真正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