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务信息的写法
(一)确定信息的主题
信息主题就是信息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我们写任何一条信息,总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反映什么问题,说明什么观点,提出什么建议,达到什么目的。确定主题的基本要求:一是正确。正确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内在性质。二是鲜明。基本思想清楚明确,毫不含糊。三是深刻。要把情况写明、写透。四是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要突出重点,引用的材料要集中到一个中心思想上来。确定主题的关键就是提炼主题。主题的提炼要从全部材料的筛选出发,从事物本质出发,从领导科学决策的需要出发,从实践需要出发。日常工作中应着重把握那些有新意、有特色、有借鉴、有启发、有探讨性、有共性的事项和问题。
(二)细琢鲜明标题
标题是信息内容的统帅、纲领。“题常意要新,意常题要新”,这是对标题较高的要求。如何写好标题:—是题文一致。标题必须与内容一致,不能用一些不适当的副词、形容词,以免华而不实、故弄玄虚。同时,标题的观点在信息中要有充分的依据。内容要有检查分组情况、参加人数、检查的部门和单位、查处案件数、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收缴罚没款金额、被查单位整改情况等。二是选择句式的艺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是汉语的四种基本句式。陈述句是将所要叙述的事情直接陈列表述出来。信息标题大量使用的是陈述句,并且多用主谓型结构。三是信息标题用好补语。补语用得好,可以增加标题的信息容量,阅读者即使不看文章,也能对内容有大致了解。四是交待好背景。信息标题中恰当地使用背景材料,可以引起读者注意,加重信息的分量,常见的背景有三类:—类为人物背景,包括领导和群众。—般来说,以领导为背景,是为了对领导关注和交待的事情有个交待。例《陈勇副局长到德阳医药企业调研》。以群众为背景,则是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二类为时间背景,包括过去、现在、将来,以加深读者印象。例《两节期间加强对食品药品的监管》。三类为时事背景,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以及突发事件等。则是以新政策出台为背景。背景材料的选用主要是为了突出信息的重要性。五是使用好数据。用数字议话,是政务信息一个显著的特点。一般来说,绝对数字越大越难以理解,越小越容易明白;孤零零的数字不好理解,有比较的数字就好理解;零散的数字难理解,概括归类的数字易理解。因此,政务信息在采用数据上,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其—是比较法。即用纵比、横比、类比,让数字在对比关系中反映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其二是换算法。将原始数据进行艺术处理,将绝对数变成相对数,将数字换算成增长数,使之更加明白。其三是综合串联法。就是将一组相关的数字串联合起来使用,更具说明力。从规范来讲,标题当中除使用顿号外,不可以用逗号等其他标点符号。
(三)精心安排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表现形式和框架。主题是灵魂,结构是骨架,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政务信息的结构比较文学作品、机关公文、新闻报道,要短小、简单。政务信息在写法上要避免素材的堆积,—般采取直言表达,总分结构。具体要求有三点:一是简朴。能省的则省,通篇给人以明晰、舒畅、一目了然的感觉。二是严谨。不因其短而变粗,虽短但要“五脏俱全”。三是自然。长短详略,顺其自然。
通常,政务信息文稿中忌用“为了”,“指导思想”等词语,事件的过程要简写,有的甚至不要过程。
四、常见的几种政务信息写作要领
政务信息在写作上总的要求是:长稿短写,事不过三,反映的点位不可过多;大稿写小,集中写某一个侧面,写某一点;散稿写精、虚稿写实,不妄加结论性、评论性的语言;重点内容要写好,关键部位要用提神的语言来表达。
信息编撰人员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的文风,不做“假大空”的文章。不乱提诸如“战略、战役、战术、方略”等过高的口号。语言要求准确、朴实、精练、明快、提神,避免客套话和空话。
信息撰写人员应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反映本单位开展的工作,杜绝在文章中出观“我们、我局、我市”等用语。全篇都是“了”字的晦涩拗口文章要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