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务员考试法律、政治、经济常识题(第224)
22年务员考试法律、政治、经济常识题(第224)
22年务员考试法律常识题(37)
.>伪证罪是一种很古老的罪名,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下面各项不属于伪证罪的是()。
.案发时王某并不在现场,但是为了报复李某,他声称看到了李某作案
B.张某作为案件的翻译人,故意将有关证据进行错误翻译,以陷害王某
C.李某在庭审记录时,为了减轻王某的罪责,故意将王某的供述进行删改
.王某慌称不是自己自愿杀人的,而是李某逼着自己杀害被害人的
2.>《>>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重被告人的刑罚。”二审法院在审查一起上诉案时认为该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只是量刑轻,那么()。
.应重被告人的刑罚
B.应减轻被告人的刑罚
C.最好是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应追究一审法院的责任
3.>>下列不属于>刑事>处罚的是()。
.罚金
B.管制
C.拘留
.拘役
4.>在下列人群中,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无辨认能力或者无控制能力的人
B.醉酒的人
C.未满6周岁的人
.又聋又哑的人
E.生活不能自理的弱智儿童
5.
段某故意杀人一案,下列哪种人不可以作为其辩护人?()
.段某在检察院担任副检察长的父亲
B.段某的叔叔,美籍华人
C.段某在本市人大常委会任职的朋友余某
.段某在工商局担任科长的哥哥
答案与解析
.答案:
解析:>伪证罪有着特定的主体,即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员、选项、B、C均为伪证罪之主体,也符合伪证罪的定义,但是选项中,王某为犯罪人,不属于伪证罪之主体,因此,不符合伪证罪的定义,所以选择选项。
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日常推理中的结论类题目。中指出“不得重被告人的刑罚”,则和B选项均不正确,排除;而C选项正确;选项在题干中未提及到,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32-35条,我国刑法中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及死刑,附刑有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4.答案:E
解析:>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指行为人没有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包括两类:一类是不满4周岁的人;一类是行为时因精神病而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所以选E
5.答案:B
解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2条第2款和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33条规定,外国人不能作为辩护人。段某的叔叔是美国国籍,所以不能作为辩护人。故正确答案为B。
22年务员考试经济常识题(38)
.
近年来,安徽省自主创新战略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其中,成为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
.合肥江汽
B.马鞍山华菱重卡
C.芜湖奇瑞
.铜陵铜基新料
2.目前,中国各地市场条块分割,商品难以正常流动,其原因是()。
.商家实力不足
B.商品竞争力不强
C.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市场的惰性使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