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最讨厌的几种称呼,懂事就千万别再叫了!
一、老板/老大
有次跟着某基层领导出差,他带着秘书,一路上秘书就爱这么叫他的领导,一口一个老板、老大,那位领导显得很习以为常甚至还有点享受。
我们单位的小刘刚进单位,有点懵懵懂懂的,他有样学样,在回来的路上也开始笑嘻嘻地这么称呼自己领导。
可没想到,他那句“老板”刚一出口,马上就被我们领导喝止。
原话是——你怎么好的不学,不带脑子吗?
小刘很郁闷,低声嘀咕了几句,没再申辩,此后再也没敢这么称呼过领导。
那么,同样一个称呼,为什么基层能叫,机关单位里的领导却如此反感?
原因很简单——这种称呼,显得江湖气息、社会气息太重,与如今的氛围风气格格不入。
相比传统的“同志”“张处”“李厅”,一对比就高下立判,显得太油腻。
基层工作本来就接地气,来自基层的领导通常也不那么学究,痞气重一点,对这种“野路子”的接受度当然也高。
但那只是出于领导的个人喜好而已,基层领导不计较,并不代表这么叫就是正确的,不能瞎搬到机关里来。
我说得严重点,常年坐办室改件的领导对这些江湖痞气宽容度极低,听到你称呼他为老板、老大,不跟你翻脸就是客气的。
老板是什么人?要带下面小兄弟挣大钱的。这么叫自己的领导,合适么?
他是挣了少钱发家致富了,还是偷偷带你吃香喝辣了?你这不是引人瞎想吗!
老大又是什么人?一副带着墨镜叼杆烟的形象跃然于脑海,仿佛一言不合,他身后就要冲出几个拿着棒子的马仔。
你品,你细品。
这么然当着外人叫自己的领导,不但拉低自己和领导的格调,还顺便把整个单位的脸面都给丢了。
不合适,真的不合适。
二、哥/姐/姨妈/大舅
说件有趣的小事。
最近我们单位有位临近退休的老处长,姓郑,终于解决了待遇,提了个二级巡视员,享受副厅级待遇。
不过,他处长的身份还是没变,还是要代管一个处室的工作。
那天他正在处里召开处务会,一脸正经地提要求、抓落实,这时突然闯进一个人。
来者是郑巡(对,这就是标准称呼)的老同学,女性,同一年进的单位,现在是个副处长。
对方一进来,就当着一屋子人,非常习惯又自然地大声喊“老郑哥!这有份件要你签字”。
一开口的三个字就把处务会的氛围破坏得干干净净。
处里的几位小年轻开始偷笑,前一秒还正儿八经的郑巡,权威掉了一地。
郑巡被打断后很不开心,他把脸一拉,用冰冷的语气对老同学说:“有什么事下来再说,你先出去,这儿开会呢。”
这位“老郑哥”的老同学犯了个什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