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根据本次中心组学习的安排,我就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特别是其中关于经济与文化关系的论述,结合近期工作的一些思考,谈几点个人的心得体会,以作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通过这次系统深入的学习,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习近平经济文选》并不仅仅是一部指导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全书”,更是一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光芒的“思想哲学宝典”。它让我对“发展”这个看似熟悉的概念,有了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知。过去,在思考和推动工作时,有时会不自觉地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割裂开来,甚至看作是“硬任务”与“软指标”的关系。但通过研读原文,我深刻地认识到,经济与文化从来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统一、互为表里、相互促进的整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与“骨架”,而文化则是其“灵魂”与“血脉”。一个地方的经济要行稳致远、充满后劲,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一个地方的文化要繁荣兴盛、充满活力,也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统一性,为XX区在新征程上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和实践路径。
基于这一核心认识,我围绕如何以文化之力赋能XX区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三个层面的深入思考。
第一层思考,是以文塑产,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产业的高质量。当前XX区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的双重任务。如何破局?《习近平经济文选》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要善于从文化中汲取智慧、挖掘价值,推动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我感到,这种融合不应是简单的“文化+”,而应是深度的“化学反应”。一方面,要用文化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例如,对区域内的传统商圈,不能再满足于简单的商品交易功能。要深入挖掘其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通过引入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新业态、新场景,将其从一个单纯的“购物中心”转变为一个融合了历史记忆、现代潮流与社交功能的“城市文化客厅”。这不仅能有效提振消费,更能让传统商业焕发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新兴产业的增长点。XX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工业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这些都是独一無二的宝贵财富。应当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去谋划,加快推进XX历史文化片区、XX街文商旅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市场化运营,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这其中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让历史文化在传承中活化,在利用中升华。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XX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会上关于《习近平经济文选》发言材料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589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