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市委宣传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移风易俗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工作举措,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幸福新〔城市名称〕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社会环境。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宣厚植,奏响移风易俗“最强音”
宣传引导是移风易俗工作的基础,只有让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陈规陋习的危害,才能激发他们参与移风易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市委宣传部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格局,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
(一)线下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以“学雷锋日”“公民道德日”“我们的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组织全市各镇各部门各单位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学校、企业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彩页、悬挂横幅、设置展板、举办文艺演出、开展知识讲座等方式,向群众普及移风易俗知识和意义,倡导群众践行喜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等新风尚。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线下宣传宣讲活动余场,发放宣传单余份,张贴宣传标语余条,设置展板余块,直接受益群众达万余人次。
(二)融媒矩阵,扩大宣传覆盖
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优势,构建融媒矩阵,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设“移风易俗”专栏,定期发布“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移风易俗这样做”等主题稿件,深入报道全市移风易俗工作的进展情况、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形式多样的短视频、H5等新媒体产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移风易俗理念。此外,还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场、火车站、飞机场等场所的户外大屏,高频次播放移风易俗公益广告、短视频,营造浓厚的线上宣传氛围,全方位拓宽宣传覆盖面。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新媒体平台共发布移风易俗相关稿件余篇,阅读量达万余次,新媒体产品累计播放量达万余次。
(三)舆情监管,引导舆论导向
市委网信办依托网上信息实时监测与跟踪系统,强化“人工+技术”“巡查+普查”相结合的网络舆情巡察机制,提升预警、分析、报送等工作效能,持续加强殡葬领域、高价彩礼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的舆情监测。对发现的负面舆情,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制定应对措施,积极引导舆论导向,防止舆情发酵升级。同时,加强与宣传、民政、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移风易俗舆情处置工作。今年以来,共监测到移风易俗相关舆情条,成功处置负面舆情条,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立制固基,筑牢移风易俗“硬约束”
制度建设是移风易俗工作的保障,只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才能确保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长效推进。市委宣传部将移风易俗工作深度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为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一)健全机制,强化示范引领
市委宣传部将移风易俗纳入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构建“市委文明办统筹监督、部门协同配合、乡镇具体落实”的工作体系,明确各部门、各乡镇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建立常态化督导考核机制,定期对各部门、各乡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大力推广学习《〔城市名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通过开展专题学习、知识竞赛、宣传解读等活动,提高干部群众对条例的知晓率和遵守率,筑牢干部群众思想根基。组织全市各村(社区)的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带头践行移风易俗,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名党员干部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市委宣传部关于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工作情况的报告(1)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497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