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
8月,高原迎来最美丽的时节。在拉萨河两岛内河两岸,一条葱郁的“绿丝带”,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4.1公里滨河廊道内,7.4万平方米的绿地像一块巨型“绿毯”,牢牢铺在河滩上;在阿里昆莎机场周边,成片的绿色沿着公路铺展到远方;在林芝,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内林草茂盛、山清水秀、飞鸟翔集……如今,不仅世代居住高原的群众感叹身边环境在一天天变好,就连进藏旅
游的游客也沉浸在高原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流连忘返。
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党中央的特殊关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创新性地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高地创建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着力破解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目前,我区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健全,生态保育成效明显,环境质量稳定良好,绿色产业稳步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文化逐渐形成,生态文明高地创建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生态环境保护“进”的步伐持续加快
“第一次体验在高原爬山,别有一番乐趣。这里草木茂盛、环境优美。”来自广东的游客曾女士慕名来到拉萨南山公园游玩,深感不虚此行。
如今,拉萨南山公园每天入园上山的市民、游客达到3000至5000人次,节假日可逾1万人次,已逐步成为集休闲游憩、旅游观光、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打卡地。
拉萨南山公园是我区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一个缩影。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旧西藏,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统治之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基本处于被动适应自然条件和对自然资源的单向索取状态,根本谈不上对西藏生态环境客观规律的认识,也谈不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西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起步于西藏和平解放后,随着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得到发展。
特别是2021—2024年,我区完成退化草原生态修复2260.33万亩,治理鼠虫毒草害747.6万亩,完成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48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87.21平方公里,南北山绿化工程完成营造林70万亩。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48.02%提高至48.07%,森林覆盖率稳定在12.31%,湿
地保护率稳定在68.75%,河湖健康率100%。
2024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7%,七地市政府(行署)所在地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保持100%。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累计建设高原和美乡村820个,累计完成户厕改造43.62万余座,人畜分离50余万户,人畜混居、人居环境整治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全区户厕普及率和人畜分离率分别达80%、90%。整体上已经实现了碳中和。
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建设加快推进,羌塘、珠穆朗玛峰等5个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新体系加快形成。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及有关科学评估报告显示,西藏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质量总体提升、功能有所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渐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4625.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