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篇)防汛抗灾文稿汇编

2025-08-23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预警、救援、重建构筑防汛救灾生命防线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华北、东北等地汛情严峻,洪涝和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严峻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闻“汛”而动,将防汛救灾作为头等大事,全力构筑预警有效、救援有力、重建有序的“生命防线”,坚决打赢防汛硬仗。

预警如“雷达”,织密全域覆盖的感知天网,抢占防御先机

防汛救灾,“防”是生命线。精准预警是赢得主动、防御灾害的关键。综合运用卫星、雷达、智能网格预报等手段,动态监测雨情、水情、汛情、工情。推动气象、水文、应急等部门数据融合共享,运用大数据、AI技术,精准研判洪水、山洪、地灾风险,实现精细化、智能化预报预警,打通“最后一公里”,直达村户人。预警发布即响应开始,必须建立分级分类、直达基层的响应机制。高级别预警发布后,各级防指要果断启动响应,迅速组织力量下沉一线,指导基层落实转移避险、巡查防守、抢险准备等措施,确保预警响应无缝衔接、指令畅通。预警目的是引导群众主动避险,要特别关注偏远山区、城乡接合部、低洼易涝区及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重点区域人群。除常规广播、短信、网络推送外,发挥基层网格员、信息员“敲锣打鼓”入户通知的兜底作用,确保预警无死角。

救援似“尖兵”,锻造专业高效的抢险铁拳,守护生命至上

灾害降临,科学高效的救援就是与死神赛跑的“生命通道”,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应急铁军,就是群众心中最坚实的依靠。要高效统筹消防、解放军、武警、专业工程抢险队、社会救援力量,建立统一指挥、协同联动机制,根据灾情需求精准投放精锐力量至最危险区域,形成“攥指成拳”的强大合力。要坚持科学、专业、安全救援,尊重规律,结合水情环境制定方案,善用冲锋舟、工程机械、无人机等现代化装备,高效开展人员搜救转移、溃口封堵、道路抢通等任务,避免蛮干,保障救援人员安全。救援还要体现人文关怀。对被围困受惊吓群众,特别是老弱病残孕幼,在保障安全同时,关注其身体、心理状态及生活需求,及时提供食物、饮水、御寒衣被、药品,进行心理安抚,传递温暖。

重建若“春风”,播撒重振家园的希望火种,筑牢民生根基

防汛救灾不仅是一场应急抢险的硬仗,更是抚平伤痕、重建家园的持久战役。洪水退去后风险犹存,要立即排查水淹房屋、桥梁、堤坝、边坡等隐患,评估风险,处置险工险段,严防次生灾害。全力抢修水、电、路、通信等“生命线”,打通救援重建通道,尽快恢复基本秩序和公共服务。当地干部应迅速建立安置点,热饭暖衣、医疗问诊,用心安顿每一位受灾群众。当洪水退去,更需帮助农民抢排积水、联系保险理赔、恢复生产,让希望从淤泥中重焕生机。重建是提升防灾能力、推动发展的契机。坚持尊重自然、科学规划、安全第一,将重建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基础设施补短板相结合,提高设防标准,引导群众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秩序,将重建成为提升区域防灾能力、增进百姓福祉的新起点。

落实落细书写防汛救灾“人民至上”时代答卷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吉林、山东等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扎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果断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防汛救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暴雨侵袭、洪水肆虐的关键时刻,防汛救灾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试金石”,更是必须答好的“民生必答题”。广大党员干部当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监测预警、抢险救援、民生保障等环节持续发力,书写防汛救灾“人民至上”的时代答卷。

织密监测预警“防护网”,筑牢防患未然的安全基石。防汛救灾,“防”字为先。灾害来临前的精准预警、科学防范,是将损失降到最低的关键所在。党员干部作为防汛救灾的先锋力量,当以“见叶知秋”的敏锐和“防微杜渐”的行动,推动监测预警体系织密织牢,让“人民至上”理念贯穿防汛救灾全过程。一方面,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河流堤坝、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低洼地带等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巡查,建立问题台账,逐项整改销号,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构建多部门协同的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雨情、水情、险情的监测精准度和预警时效性;同时,要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向群众普及防汛知识和避险技能,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群众的防灾自救能力,形成全民参与防汛的良好局面,为人民群众筑牢抵御灾害的“第一道屏障”。

吹响抢险救援“冲锋号”,彰显挺身而出的担当本色。当洪水如猛兽般袭来,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抢险救援就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战场。这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关键时刻,也是“人民至上”理念最直接的体现。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我先上”“跟我上”的果敢担当,冲锋在最危险的地方,用实际行动诠释对人民的忠诚,在抢险救援一线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责任区,哪里有险情就冲向哪里,哪里最危险就战斗在哪里。无论是转移被困群众、加固决口堤坝,还是疏通堵塞河道、抢修受损设施,都要冲在最前面,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精神,与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另一方面,要始终将群众安危放在首位,科学制定救援方案,优先保障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安全转移,确保“一个都不能少”,真正在滔滔洪水中筑起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钢铁长城”。

答好民生保障“必答题”,夯实温暖民心的坚实后盾。防汛救灾不仅要打赢抢险救援的“攻坚战”,更要做好民生保障的“持久战”。洪水退去后,受灾群众的生活安置、生产恢复、心理疏导等工作迫在眉睫。这是检验防汛救灾工作成效的重要环节,也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具体体现。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心用情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重拾生活信心。一方面,要主动深入受灾群众家中,全面了解群众需求,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方案,妥善安排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的生活,保障基本生活物资供应,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所;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受损基础设施的抢修重建,优先恢复供水、供电、通信、交通等“生命线”工程,为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关注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群众走出灾害阴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新生活,真正为人民群众撑起一片温暖的“晴空”。

下好防汛“先手棋”打好应汛“主动战”

7月28日,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当前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面压实政治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盯紧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科学调配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确保发生突发紧急情况后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要带头贯彻落实好指示精神,用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举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

坚持抓早抓小,以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打好隐患排查“侦察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汛期隐患排查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坚持把关口前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汛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各项工作,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摒弃“雨停了雨小了就安全了”“不可能”“这里的雨不会大”等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以“防早、防小”原则,用好“河(湖)长+网格员+安全员”三级联动体系,聚焦水库堤坝、城市排水管网、道路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逐一“体检”过筛,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要强化监督问责,进一步压实责任,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台账化管理、清单化销号,认真制定整顿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整改到位。同时,采取“回头看”等方式,倒逼排查整改责任人从思想上警醒,切实用党员干部“放心不下”让人民群众“放得下心”。

坚持砺剑强能,以枕戈待旦的敏锐力,打好防汛救援“演练战”。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应急演练是检验防汛预案科学性、提升队伍实战能力的关键抓手。面对汛期复杂多变的汛情,考验的是一个地方的应急队伍综合处置能力,只有坚持把演练当作实战,锻炼出过硬本领,才能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破除应急演练“纸上谈兵”“摆花架子”等形式主义,坚持以“训”应“汛”,做好物资补充、更新和储备工作,合理制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措施科学、简明易行的防汛预案,围绕应急响应、物资调配、群众转移等重点环节,模拟滑坡、内涝等极端场景,让演练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积极锻造一支善作为的应急抢险队伍。同时,以各环节“衔接紧密、运转高效”为目标,强化统筹协调,注重部门联动,认真复盘总结演练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调整完善预案,通过一次次高标准高质量的演练,切实提升防汛人员指挥协调能力、抢险队伍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

坚持关口前移,以未雨绸缪的判断力,打好监测预警“技术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汛期防汛抢险,构建良好的智能化预警监测体系是筑牢安全防线的重要支撑。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用科技力量进行预警监测,能有效规避风险、降低损失,有利于汛期实时掌握汛情、优化资源配置、及时调整决策。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避免出现“有设备用不好”“有技术不联动”等现实问题,坚持以科技赋能汛期防汛,通过气象卫星、水文监测系统、高清无人机等科技设备,对气象、水文、地理等数据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及时获取降雨强度、水位变化等关键信息,运用好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准捕捉汛情变化趋势,提高预警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以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气象、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资源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为监测预警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定期组织监测预警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设备操作技能,确保站好“值班岗”、胜任“预警哨”。

坚持人民至上,用一呼百应的凝聚力,打好汛灾险情“歼灭战”。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在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需要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擎旗定向,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和“险情在哪,我们就在哪”的使命担当,闻“汛”而动、迎“汛”而战、奋力作为。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时刻盯紧雨情汛情变化,强化会商研判,符合应急响应条件的及时启动,第一时间组织高风险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确保“应转尽转、不落一人”。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主动投身到防汛一线,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较量,全力开展救灾抢险、排涝清淤、群众安抚等工作,确保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豁得出去、挺得上来。同时,协调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救灾物资、设备及时向灾情一线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用实际行动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织网、夯基、筑坝让防汛救灾安全岛固若金汤

防汛警报已拉响,抢险重任扛在肩。正值“七下八上”主汛期,一些地区极端强降雨和突发性洪涝灾害风险持续攀升。广大党员干部要扣紧责任链条、严格隐患整改、抓实应急抢险,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担当,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防汛救灾“安全岛”固若金汤。

扣紧责任链条,织密防汛救灾安全网络。防汛救灾责任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核心使命和应尽职责。只有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才能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面对防汛救灾的“大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有序做好统筹调度,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确保防汛物资储备充足、抢险队伍随时待命。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加强横向联动和纵向贯通,建立高效协同机制,严格执行24小时双人双岗值班制度,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做到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科学处置。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

严格隐患整改,夯实防汛救灾安全根基。当前极端天气频发,未整改的隐患如同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溃堤、内涝、山洪等灾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只有把“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以底线思维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平安度汛。对此,各级防汛责任单位必须以最优良的工作作风全面排查堤防、水库、闸站等关键部位的风险点,聚焦城市低洼易涝区、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排水管网清淤疏浚、泵站设备检修维护等基础工作做到不留死角。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将隐患整改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建立定期排查、动态跟踪、闭环处置的工作机制,对整改不力的单位要严肃追责问责。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依托大数据分析、智能监测预警等技术,实现风险精准识别和高效处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抓实应急抢险,筑就防汛救灾安全堤坝。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防汛救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灾害来临时,是被动等命令、等安排,还是主动冲锋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最能检验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中的成效。对此,党员干部在汛情来临时,要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时刻将群众安危冷暖牢记心头、扛在肩上,以舍我其谁的担当迎难而进,用攻坚克难的锐气破浪前行,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头做好人员转移、物资保障、心理疏导、消杀防疫等工作,特别要关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带领群众科学应对险情,用实干实效筑起守护群众的安全堤坝。要等灾情稳定后,及时入户排查受灾情况,建立台账,协调抢修水电交通等设施,用心安抚群众情绪,协助理赔救助,引导生产自救,着力解决受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带领群众加快重建家园。

把“我先上”烙印在为民服务的旗帜上

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这句铿锵誓言穿越时空,不绝于耳。从革命战争年代争炸碉堡的热血牺牲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扎根西部的无悔坚守;从脱贫攻坚战到疫情防控阻击战,再到抗洪救灾一线……处处可见的是“我先上”的身影。当前,各地正面临“七下八上”汛情严峻考验,洪灾频发,广大党员要接稳“我先上”接力棒,挺起先锋脊梁、彰显为民担当,立好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

我先上!以终身行之践行铮铮誓言。对于共产党员而言是否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有,那便是在党旗下许下的铮铮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短短80字,是许身于党的精神契约,也是终身为党的庄严承诺,更是要永远铭记的“第一身份”。广大党员要在实践中兑现诺言,像夏明翰同志那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像陈祥榕同志那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始终以“第一身份”要求自己,用生命诠释誓言、践行“我先上”。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要时刻告诫自己党员姓党,始终坚持在党言党的政治自觉、在党忧党责任担当、在党为党的使命追求,以信仰为笔,以时间为墨,续写“我先上”的崭新壮丽篇章,让红色誓言代代相传、永葆生机活力。

我先上!以铁肩担当筑牢民心长城。开国上将萧克曾深情回忆:“战争年代,谁是不是共产党员,一眼就能看得出来。那些作战勇敢,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准是党员。”正是这样的无畏和担当涵养了“我先上”的政治品格,在新时代广大党员更要传承弘扬。在防汛救灾的危急时刻,要争做“急先锋”,用铁肩膀搭起生命桥梁,用血肉身躯筑牢安全堤坝,用行动兑现人民至上的庄严承诺;在基层治理的细微之处,更要当好“贴心人”,从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调解,到柴米油盐的民生关切,都要践行“枝叶总关情”的担当,从小事小节处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正如古训所言:“人心之失,如木之蠹,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大事小情中彰显担当、细枝末节处体察民情冷暖,才能增强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筑牢民心长城。

我先上!以赤诚信仰点亮时代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当前,“两个变局”加速演进,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复杂多元的价值冲击,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广大党员要坚定政治定力,涵养战略视野、锻造钢铁意志,主动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到乡村振兴一线、生产一线,多接几个“烫手山芋”、多啃几个“硬骨头”、多解决几件群众揪心事、烦心事,练就本领、磨砺意志、坚定信念。才能以信仰之光照亮时代征程,以一生一世的坚守汇聚星火,点燃新征程上的燎原之势。

我先上!是时代的召唤。要始终坚守初心、牢记共产党员第一身份,履行为党工作的第一职责,胸怀“国之大者”,响应时代号召,把“我先上”誓言深深烙印在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上。

用心、用情、用力构筑汛期安全防线

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是重庆的防汛关键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大量降雨易导致河水突涨和山体滑坡。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4篇)防汛抗灾文稿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436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