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在XX市支行和XX市支行召开这次全省分行内控合规管理领域的“两化”暨“靶点”整固工作现场推进会,意义重大,时机关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总行关于内控合规管理的工作部署,总结交流前期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特别是关乎未来三年发展的全局性工作进行系统部署。刚才,检查组的同志、XX市和XX市支行的负责同志都作了很好的发言和交流,分享了实践经验,提出了宝贵建议,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下面,结合大家的讨论和分行党委的考虑,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内控合规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与“压舱石”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行业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风险形态更加多样,监管要求愈发严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内控合规管理的战略地位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再是业务发展的附加项或辅助环节,而是决定发展质量、关乎生存安危的“生命线”工程。
首先,强化内控合规是应对外部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从宏观层面看,经济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传导链条更长、更隐蔽。从监管层面看,金融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成为新常态,对违规行为的容忍度持续降低,处罚力度不断加大。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如果内控体系存在短板,合规防线出现漏洞,就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驾驶一艘有裂缝的船,随时可能面临倾覆的风险。因此,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抓好内控合规就是抓住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牛鼻子”。
其次,强化内控合规是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发展绝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结构更优、效益更好、风险更可控的发展。过去那种依赖粗放式管理、经验化决策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推动内控合规管理从经验化、碎片化向规范化、精细化的高水平跃升,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核心路径。“两化”,即规范化与精细化,是管理升级的方法论。规范化,解决的是“有没有规矩、按不按规矩办事”的问题,它要求各项业务操作、管理行为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全行统一的标准与制度体系。“精细化”,解决的是“规矩是否科学、执行是否到位”的问题,它要求把管理颗粒度做细,将风险防控触角延伸至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神经末梢,实现对风险的精准画像与动态管控。
再者,“靶点”整固工作是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精准突破口。经过多年的发展,我行的内控体系不断完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尚未根除,一些新生的风险点正在显现。这些问题,就是制约发展的“中梗阻”和风险“引爆点”。开展“靶点”整固,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集中优势兵力,对那些反复发生、整改不彻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坚。这是一种精准滴灌、外科手术式的工作方法,旨在通过解决一个“点”上的问题,带动“线”上和“面”上的整体提升,真正做到标本兼治、源头管控。
因此,全行上下必须树立起“合规创造价值、风控就是效益”的理念。内控合规不是业务的“刹车”,而是保障行稳致远的“安全带”。一支队伍的战斗力,不仅体现在冲锋陷阵上,更体现在令行禁止、纪律严明上。只有将合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为全行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筑牢坚实基础。
二、聚焦关键,以“两化”建设为统领精准发力“靶点”整固
推动内控合规管理领域的“两化”建设与“靶点”整固工作,不能大而化之、浮于表面,必须聚焦核心任务,找准关键抓手,务求取得实效。省分行综合分析研判后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第一,以“制度规范化”为核心,织密织牢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制度是内控的基石。规范化的首要任务就是构建一套覆盖全面、衔接紧密、权威高效的制度体系。要对照总行最新政策要求和外部监管规定,对现有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修订和完善,消除制度空白、冲突和滞后问题。特别是在信贷管理、财务核算、合同管理、反洗钱等重点领域,要确保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同时,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制度不能只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要通过流程嵌入、系统刚控等方式,确保每一项制度要求都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真正将合规要求嵌入业务发展全流程各环节。
第二,以“管理精细化”为导向,显著提升风险识别与处置的精准度。如果说规范化是打基础,那么精细化就是提能力。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精准”。
第三,以“靶点”根治为突破口,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顽瘴痼疾。“靶点”整固不能“撒胡椒面”,必须瞄准要害、一击必中。根据前期排查和本次会议检查组的解读,当前有几个“靶点”问题尤为突出,必须作为重中之重加以整固。这里,我重点强调几个方面: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XX省分行内控合规管理领域“两化”暨“靶点”整固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396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