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区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我区前期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成效,深刻剖析当前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XX同志通报了全区城市社区建设的总体情况,XX同志点明了当前社区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各相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也结合自身职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充分说明,大家对这项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思考是深入的,决心是坚定的。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深刻认识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社区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根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将城市社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大投入、强化举措,推动我区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我们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对标新时代新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区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刚才XX同志已经点明了一些,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不适应”上:
第一,社区布局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随着我区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新建小区、商业楼宇不断涌现,“村改居”社区日益增多,城市空间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我们现有的社区管辖范围划分,部分还是沿用多年前的旧制,导致一些区域出现了界线模糊、管理交叉、甚至存在管理盲区的现象。有的新建小区长期游离于社区管理之外,居民有诉求却找不到组织;有的老旧小区与新建小区犬牙交错,管理责任难以界定,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极大困扰。这种布局上的滞后性,已经成为制约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的“堵点”。
第二,部门职责与协同治理要求不相适应。社区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组织、民政、住建、城管、规自、财政等多个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九龙治水”而又权责不清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跨部门的复杂问题,比如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监督、公共设施维护等,常常因为职责边界模糊、协同机制不畅,导致问题悬而不决,相互推诿扯皮。这种部门壁垒和联动不力,严重削弱了社区治理的整体合力,影响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
第三,服务供给与群众多元需求不相适应。当前,人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的“有没有”转向了“好不好”“精不精”。大家不仅需要基本的社会保障、环境卫生服务,更需要高质量的养老、托育、文化、体育、法律等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然而,我们一些社区的服务体系还比较脆弱,服务项目单一,专业化水平不高。部分社区工作者被各类表格、会议、迎检等事务性工作耗费了大量精力,难以沉下心来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同时,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参与社区共建共治的机制还不健全,居民的参与感、归属感和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这些问题,既有历史遗留因素,也有发展中的新矛盾。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现实紧迫感,正视这些问题,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推进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项必须抓紧抓好的硬骨头,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增进民生福祉、巩固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全面提升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解决问题,必须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下一步,全区上下要紧紧围绕“规范化”这一核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XX区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392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