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波:
从助手到知音领导秘书成长境界谈1
2.吕发成:
我当秘书的故事: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4
3.少平:
市政府秘书这四个心得帮你提升效率8
4.杨涿:
啥是服务领导的“眼力见儿”…11
5.王志强:
专职秘书如何与领导形成默契14
从助手到知音领导秘书成长境界谈
郑波
领导秘书主要为领导服务,其作用好坏直接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向着更高境界迈进。笔者在此谈一谈秘书成长的四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助手
这重境界主要是指刚进入秘书岗位,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发挥助手作用,方便领导从琐事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想大事、干大事。
特点:一是辅助性。秘书始终以领导工作为中心,急领导之所急、忧领导之所忧。二是被动性。以领导意志为主,围绕领导时间运转,随时等待领导召唤。三是繁杂性。工作琐碎繁杂,常常一事未完,多事又来,应接不暇。
标准:一是办事高效。紧抓快办,不让一个文件积压,不让一个电话拖延,不让一项工作耽误。二是服务过硬。工作积极主动,凡事想在领导前头,干在领导心头,做到领导满意、群众满意。三是准确反馈。积极主动,勤动脑筋,大胆工作,对于领导交办的事情,尽心尽力并且件件有回音。
忌讳:一是越权越位。秘书要忠实地做好服务,不可擅自做主代领导行使职责。二是粗心大意。考虑不周到、不细致,粗心大意不仅容易让人挑毛病、找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工作的开展。三是信口开河。秘书经常接触领导,了解情况比别人多、比别人早,不能随意传递小道消息,更不能谎报情况。
第二重境界:管家
在这重境界,领导已对秘书充分信任,放手让其处理大部分日常事务。这时,秘书要起到管家的作用,把领导的事情当作自己的家事来做。
特点:一是举轻若重。每件事都要明确做什么、为什么做、谁来做、何时做、何处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即用“5W2H”分析法办完办好。二是周到细致。对每个环节和步骤都要前思后想、深思细想,真正做到周全细致,避免疏漏。三是善于协调。秘书要同方方面面保持良好沟通,注意谦虚低调,主动汇报、衔接。遇到冲突时尽可能寻找重合点,让各方都能满意认可,从而方便领导开展工作。
标准:一是遵规守纪。党纪国法是最大的规矩,时常提醒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做到知法、知理、知畏。二是井井有条。权衡大事小事、急事缓事,要项目化管理、链条式推进,有条不紊开展各项工作。三是敬业奉献。用
极其用心的态度对待每项工作,做到精准精细精到,不管何时,只要有命令,马上就办,办出水平。
忌讳:一是狐假虎威。秘书处在聚光灯下,需要格外小心谨慎,不可以身居“要职”呼风唤雨。二是优柔寡断。出现超出预见、难以料理的事情,不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三是心理失衡。秘书时常身处矛盾交汇处,难免受到委屈,切忌愤愤不平。
第三重境界:高参
进入这重境界的秘书已经是领导左右手,须在领导需要时给出恰当建议,辅助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特点:一是信得过。领导需要与人商量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高参,秘书要成为信得过的高参并设身处地为领导出谋划策。二是离不开。秘书接到工作,能在第一时间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提出应变方案,供领导决策参考。三是用得上。秘书要准确吃透文件精神和上级领导指示,当领导需要时,可以随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案。
标准:一是超前。善于站在时代潮头看问题,敏锐判断时代发展大势,紧紧围绕领导关注的重点,结合具体工作给出富有预见性的方案。二是精准。筛选、捕捉领导最关心、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谋并参,供领导选择。三是实用。决策前站在全局和领导的高度出主意,决策中拾遗补阙、完善决策,决策后站在受众的角度审视,提高可操作性。
忌讳:一是不合口味。习惯从自身出发,提的意见建议参不到领导的心坎上。二是不合时宜。已经出台的政策、已经解决的诉求再提出来就不合适。三是不合实情。看到别地的好经验,不作“本土化”调研,不经深思熟虑就提出。
第四重境界:知音
这是一重可遇不可求的境界,在这重境界,秘书真正走进了领导思想深处,懂得了领导的酸甜苦辣,成为友谊深厚的莫逆之交。
特点:一是“鼓其志”。领导在实现蓝图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尤其是超前的理念和思路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时,内心亦会失落,这时秘书应劝慰领导,坚定其前行的信心。二是“暖其心”。如果面对接二连三的不顺,领导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趋于极限,这时秘书要以领导接受的方式走进其心里,帮助其重新燃斗志。三是“去其烦”。秘书要争取理解领导的忧愁和烦恼,选择合适的沟通途径和方式,帮助领导解决难题。
标准:一是格局同步。再大的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秘书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与领导格局同步同向。二是思维同频。思维决定思路,秘书要学会用好科学的领导思维方式,达到与领导同频共振。三是方法协调。秘书须跟得上领导的工作节奏,遇到问题时应根据领导常用的工作方法,提前准备好领导需要的资料和工具。
忌讳:一是彼此不分。秘书切勿以为领导视自己为知音,就彼此不分,随意闯入领导个人世界。二是过度表现。秘书不可因为领导信任,就在人前炫耀自己博学多才,而把领导晾在一边。三是强行提出某些不合理要求,让领导左右为难。
我当秘书的故事: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吕发成
18岁那年,我走上了秘书岗位。秘书的工作,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秘书的世界,五彩缤纷,让人陶醉。
一、秘书应是“多面手”
1971年,高中毕业的我回到了家乡——甘肃省会宁县汉岔公社汉岔大队,成了一名回乡知青。走在“农业学大寨”的行列里,我和乡亲们每天披星戴月,用汗水和血泡把一块块陡峭的山坡地改造成了平展展的梯田。次年夏日的一个下午,突然有人通知我任大队文书,让明天就去大队报到。后来我才意识到,这就是我秘书生涯的开始。
汉岔大队下辖十个生产队,有农民600多户、2400多人,10000多亩土地。大队的班子只有三个人,一名党支部书记,一名大队长,一名文书,文书兼具秘书、会计、收发、通信、组织、管理、接待来访等多种职能。
初来乍到,我对业务很生疏,只能一件件从头学起、从头做起。学珠算是必须的,因为每个月要做统计报表,唯一的计算工具只有算盘。全大队土地面积的变化,几十种农作物的种植、田间管理、收割进程,农民每家每户的生活状况,牛、羊、骡、马、驴、猪、鸡的数量增减,国家救济款、救济物资的发放等,都要一一造表上报下达。起草文件当然是我的职责,有关党务、行政、共青团、妇联的各种汇报材料“没完没了”。组织会议的任务繁重,那个年代会议很多,一开会,我就忙得不可开交。日常管理也是我的事,生产大队虽小,但五脏俱全,样样都得操心。我还要接待群众来访,对来访者讲政策、讲道理,做思想工作。
当时,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深夜,一开始觉得很苦,但业务熟悉后,各项工作都很顺手,我也乐在其中。秘书工作让我成了“杂家”,成了“多面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知识都得学,提笔写稿,上台讲话,调查研究,联系群众,解决矛盾,处理问题,我完成了秘书工作入门的功课。
二、细节!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秘书工作让我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分量。
1981年大学毕业后,我走进青藏高原,到青海省邮电管理局当了一名正式秘书,主要负责起草文稿。办公室有一位同事,大家都叫他老唐,写得一手好
字,负责文件分发工作。老唐分发文件的细心是出了名的。青海省辖的八个市州、40多个区县都设有邮电局,再加上省邮电管理局的领导、机关各部门和直属单位,发文对象有近百个。每次分发文件之前,老唐都用漂亮的颜体书法端端正正地写好近百个信封,检查无误后整整齐齐地摆好。等打字室送来装订好的文件,他不是直接装进信封就算了事,而是先仔细审查文件中所列的发文单位,然后一份一份、一页一页地检查一遍所有的文件,发现缺页的、重页的、错订的、残缺的、字迹模糊的,都退回打字室补换。直到确认每一份文件没有任何质量问题了,他才装信封,然后封口发出。
有一次,省邮电管理局准备召开全省邮电职工代表大会,不巧老唐病了,分发文件就有点乱套。由于会期紧迫,大家都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工作,大会开幕的那天早上,会议文件才摆到了会场代表们的桌上。大会开幕了,兼任工会主席的省邮电管理局杨副局长作大会报告。他讲了20多分钟之后,会场上一位工人代表突然站起身举手,表示有话说。正在主席台上作报告的杨副局长问:“这位代表,有什么问题吗?”那位代表大声说:“杨局长,你讲到哪一部分了?我们在文件上怎么找不到了?”严肃的会场上顿时一片哗然。局面很尴尬。杨副局长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急中生智地说:“找不到了就认真听,会后再说。”
开幕式一结束,杨副局长就把办公室主任叫到跟前,劈头盖脸一顿训斥:“你们怎么搞的?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办公室主任有口难辩。
“马上检查所有的会议文件,找到根源,深刻检查!”杨副局长非常生气。办公室主任立即召集负责文件起草、打印、分发的人员开会,连夜检查全部的会议文件。
检查的结果令人啼笑皆非——由于时间太紧,准备会议文件的工作人员多,老唐不在,又没有指定专人负责分发文件,大家手忙脚乱,把一份缺了两页的文件恰巧摆在主席台杨副局长桌上。缺页处刚好是整段结束,杨副局长拿着缺页的文件作报告也没发现,就顺着讲下来了。听报告的那位工人代表也老实,发现杨副局长所讲的文件上没有,也没往后翻,当然就找不到所讲的地方了。
事情不大,影响却不小。
由此,我受到深刻教育:要做好秘书工作,尤其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动笔之前要沟通秘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须高度重视,都有很多学问要深入研究。
1992年,我到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当了党组秘书,主要负责文件起草工作。夏日的一个早晨,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克俭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对我说:“发成,明天我要去省委开会,你给我准备个讲话稿。”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呆呆地站着,不知所措。“赶快去写呀!不要写太长,三五千字就行了。明天上班给我。”我回到办公室,还是一头雾水——开什么会?写什么内容?给谁讲话?我一无所知。打了四五个电话,才大概知道了会议的主题。于是赶快收集资料,先找文件,再找报刊,再找书籍。资料找好,已经是傍晚时分。
我知道,卢主任是五六十年代在中央党校读了五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生,理论功底厚实。给他写讲话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简单吃了晚饭,赶忙动笔。
20世纪90年代,电脑还没有普及,文稿都是用钢笔写在方格稿纸上,一个格子一个字。三五千字的稿子,写完最快也要五六个小时。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了,拼命也要完成。顾不上喝水,顾不上擦汗,脑子紧张地转动着,一边翻资料,一边组织语言。子夜时分,草成初稿,修改了一遍,又誊写了一遍,朝阳已经升起。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5篇)2025年7月单位工作经验文章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345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