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5-08-17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根据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为全面掌握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精准破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供需矛盾,近期,由市民政局牵头,联合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组成专项调研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深入7个县(区)、15个街道(乡镇)、28个社区(村),通过实地走访养老服务机构、座谈交流基层干部、问卷调查老年群体等形式,系统梳理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与短板。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背景与基础数据:老龄化浪潮下的民生必答题

近年来,受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等因素叠加影响,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据2024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及后续补充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市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已达87.6万人,占总人口的21.3%,较2020年第六次普查上升3.8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6.2万人,占比13.7%,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4%为深度老龄化)。从分布特征看,呈现“城乡倒置”特点——农村老年人口占比23.1%,高于城镇2.6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比达18.7%(约16.4万人),空巢、独居老人占比32.4%(约28.4万人),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趋势。

调研过程中,我们随机选取了3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98.2%),其中72%的受访者表示“最需要生活照料服务”,58%希望“就近获得医疗资源支持”,41%期待“参与文化娱乐活动”,仅有12%对现有养老服务表示“完全满意”。这些数据直观反映出,随着老年群体规模扩大、需求升级,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从“补缺型”向“普惠型”“品质型”转型过渡的关键阶段,亟需破解“总量不足、结构失衡、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

二、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与特色亮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将其作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高位推进,先后出台《XX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12项,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8.7亿元,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346个(其中养老机构187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26个、农村幸福院1833个),初步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以下特色经验:

(一)政策供给“精准滴灌”,托起基本保障底线

针对困难老年群体,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协同保障机制。一方面,严格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将全市4.2万名特困供养老年人全部纳入集中或分散供养范围,月均基本生活标准达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另一方面,创新“时间银行”“低龄助高龄”等互助养老模式,在12个社区试点“银龄互助站”,组织低龄老人(60-70岁)为高龄老人(80岁以上)提供买菜做饭、陪同就医等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2.3万小时,既缓解了专业照护压力,又促进了代际情感联结。XX区XX街道“银龄互助超市”便是典型案例——老人们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积累“时间币”,可兑换米油、理发等生活物资,参与率达社区老年人口的45%,被《中国民政》杂志专题报道。

(二)设施布局“全域覆盖”,织密服务网络节点

按照“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目标,推动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空间融合共建。在城区,重点打造“枢纽型”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配套设置日间照料、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功能区域,目前已有42个街道建成此类中心,覆盖率91%;在农村,依托行政村或较大自然村建设农村幸福院,为留守老人提供集中就餐、文化娱乐等服务,全市农村幸福院覆盖率达89%,其中XX县通过“闲置校舍改造+乡贤捐赠”模式,仅用1年时间新建农村幸福院58个,解决了32个偏远村“无服务场所”问题。调研中,X县X镇X村78岁的王桂兰老人拉着我们的手说:“以前吃饭得走2里路去镇里买,现在幸福院每天有热乎饭,还能和老姐妹们打麻将,比在家待着强多了!”

(三)医养结合“破题见效”,打通健康服务堵点

针对老年人“看病难、康复难”痛点,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资源共享”。目前,全市90%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32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15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82%)。其中,XX区“医养联合体”模式颇具代表性——由区中医院牵头,联合3家养老机构、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预防-治疗-康复-长期照护”全周期服务链条,为失能老人提供“床边诊疗、床边康复、床边护理”服务,年服务失能老人超3000人次,相关经验被省卫健委列为典型案例推广。

(四)智慧养老“探索前行”,赋能服务提质增效

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搭建“XX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数据库,实现助餐、助洁、助医等服务“一键下单”。目前,平台已录入老年人信息12.6万条,接入服务商87家,累计受理服务订单4.8万单,满意度达92%。在XX区XX社区,75岁的独居老人李建国通过佩戴智能手环,不仅能实时监测心率、血压,还能在摔倒时自动向平台发送求助信息,3分钟内社区工作人员即可赶到现场。“这东西刚开始觉得麻烦,现在真离不开了!”李大爷笑着展示手环,“上次我在卫生间滑了一跤,手环马上响,社区小张5分钟就来了,比我亲儿子还快!”

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对照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与“结构失衡”并存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关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336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