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与数字有关的7种病句
在语言运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数字有关的语病。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减少(缩小、降低、下降)×倍”,如:
①三t企业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下降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能?“减少了一倍”是荒唐。减少、缩小、降低和下降不能成倍,后面只能跟分数或实际数量,如:
②经过革新,产品的体积比原来缩小了一半。
③每件产品的成本下降了20元左右。
2.“平均分(成绩)都……”,如:
①这次物理考试,全班的平均分都达到85分以上。
一门学科,一次考试,一个班级的平均分只能有一个,后面不能跟“都”。当然,当学科不止一门,考试不止一次,或演算对象、范围并不固定单一时,平均分就不止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平均分(成绩)都……”的表述未必存在不妥,如:
②这次期中考试,我班各门学科的平均成绩都超过了隔壁的二班,打了一个翻身仗。(学科不止一门)
③两次物理考试,我班的平均成绩都不错。(考试不止一次)
④这次比赛,男女同学的平均得分都不低。(演算对象、范围并不固定单一)
3.“时速每小时……”或“时速……?小时”,如:
①这种新车型每小时时速是220里。
②他以350里/小时的时速驶向终点,车子简直就要飞了起来。
“时速”即每小时的行驶距离,与“每小时”或“?小时”一起出现就显得重复累赘。例①应去“每小时”,例②应去“?小时”,或把“时速”改为“速度”。与之类似的还有“单位价格”“日均”“年均”等问题。如:
③这种电子元件每件的单位价格是15元。
④这种型电冰箱的单位价格是每台3288元。
⑤参观展览的人数很,日均每天将近1500人。
⑥这里有我国南方重要的货物中转码头,年货物吞吐量达到每年5000万吨。
时、件、台、日、年都属于“单位”,以上错误都属于重复累赘。
4.“最……以下”和“至少……以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