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农业银行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会暨扼制违规吃喝不良风气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2025-08-14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在县农业银行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会暨扼制违规吃喝不良风气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专题会议,既是一次党风廉政建设的“再动员”,也是一场纠治“四风”问题的“攻坚战”。刚才,纪委办公室通报了今年以来全行查处的3起违规吃喝典型案例,有支行行长借调研之名接受客户宴请的,有信贷员在贷前调查阶段违规参与企业聚餐的,还有基层分理处负责人以“职工福利”为名组织超标准公务接待的……这些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涉及的人员有刚入职两年的年轻员工,也有任职十年的老科长,既有业务骨干,也有管理干部。这让我想起上个月到基层调研时,一位老信贷员拉着我的手说:“现在监管越来越严,可个别同志总觉得‘吃点喝点是小事,又没贪没占’,这种侥幸心理不除,迟早要栽跟头。”同志们,违规吃喝绝不是“舌尖上的小事”,而是关系党风政风、关乎农行形象的“大政治”。今天,我想围绕“为什么必须纠治、问题出在哪里、怎么彻底根治”三个方面,和大家作一次深入交流。

一、认清“舌尖上的歪风”,必须跳出“小节无害”的认知误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同根同源,风腐同查势在必行。”违规吃喝作为“四风”问题的典型表现,表面看是“吃吃喝喝”,背后往往隐藏着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的“暗门”。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认清其危害性,坚决破除三种错误认知。

第一,所谓“人情往来无大碍”,本质是模糊公私界限的“腐蚀剂”。农行的信贷业务、客户维护不可避免需要与企业、农户打交道,但“亲”“清”界限必须划得清清楚楚。今年4月,某支行客户经理王某在办理某农业合作社贷款时,三次接受合作社负责人安排的“农家菜”宴请,席间对方半开玩笑说:“王经理,我们合作社的贷款额度能不能再放宽点?下次我让家里养的山珍给你带点尝尝。”王某当时觉得“就是顿便饭,没拿人家东西”,结果在后续核查中发现,该合作社的财务报表存在虚增收入问题,王某因未严格审核导致300万元贷款出现逾期风险。这警示我们:看似“热情”的宴请,实则是“围猎”干部的“糖衣炮弹”;所谓“人情往来”,不过是别有用心者编织的“关系网”。

第二,所谓“工作需要没办法”,实质是纪律意识淡薄的“遮羞布”。有的同志把违规吃喝包装成“业务接待”“市场拓展”,甚至编造“陪客户调研、谈项目”的借口。今年6月,县行纪委在抽查某支行财务凭证时发现,该行二季度“业务接待费”比去年同期增长42%,明细里竟有“某养殖大户晚宴(12人)”“某米业公司庆功宴(15人)”等记录,但对应的业务合同和谈判纪要却漏洞百出。经核查,这些宴请实际是支行行长李某为了“维护客户关系”,组织客户单位相关人员进行的私人聚餐,费用却通过“变通报销”入了公账。同志们,农行的每一分钱都是国家和客户的信任,把“工作需要”当成违规吃喝的“挡箭牌”,本质上是对纪律的漠视、对责任的亵渎。

第三,所谓“大家都这么做”,折射的是集体失责的“破窗效应”。从近年系统内通报的案例看,违规吃喝很少是“单枪匹马”发生的,往往是“一把手”带头、“班子成员”附和、“普通员工”参与的“集体行为”。比如去年某县支行被查处的“食堂违规接待”问题,从行长到办公室主任,再到普通柜员,竟有17人参与其中——行长觉得“上级来检查,总得让客人吃好点”;办公室主任觉得“领导都点了头,按标准备餐就行”;普通员工觉得“别人都去,我不去反而显得不合群”。结果,原本“小范围”的聚餐演变成“全行参与”的违规事件,最终17人都受到了党纪处分。这告诉我们:作风建设最怕“破窗效应”,领导干部若不能“刀刃向内”,普通员工就会“上行下效”,最终让整个单位的风气“乌烟瘴气”。

二、深挖“舌尖上的病灶”,必须找准“风腐交织”的症结所在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县农业银行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会暨扼制违规吃喝不良风气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306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