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份写材料用典汇编(48页)

2025-07-07 06: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写材料用典】鉴不能自照,尺不能自度,权不能自称

【例文】古人曰:“鉴不能自照,尺不能自度,权不能自称。”提升人生境界和格局,靠自律,也要靠他律。把监督当作一种关心爱护,把接受监督看作一种政治要求,变成一种自觉行动,自觉以监督为镜,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铁扫把”,及时清除影响前行的“沙子”,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中国纪检监察报《境界格局关系事业成败》)

【典故】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广喻》,鉴不能自照,尺不能自度,权不能自称,囿于物也。

【释义】意思是,镜子不能照出它自己的形状,尺子不能量出它自身的长短,秤也不能称出自身的份量,这是由于它们局限在物品的范围内。

【赏析】树贵自直,人贵自律。自律,是对自我的严格约束和对欲求的自我控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自律能够使人更好地完善自我、行稳致远。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北宋诗人林逋在《省心录》中说:“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自律不仅是一种领导素质,还是一种领导能力。“善禁者,先禁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为官从政,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不断开创自我革命新境界。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课题。只有消除监督上的“空白区”和“中间地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营造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让干部更好地在其位、竭其力、展其才。共产党员从来就没有不受监督的权力,不受监督、不受约束,既不符合人民勤务员的身份,也不符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时代党员干部,既要有不怕监督的底气,更要有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学会在“探照灯”下工作和生活,维护共产党员良好形象。

【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警示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他律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写材料用典】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例文】正如古训所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朋友间、私底下、细微处,能否一如既往地自律,是检验为官者人品官德的试金石。袁聿修暗处不自欺,坚守正道,源于他对“清廉”二字始终心存敬畏,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中国纪检监察报《暗处不自欺》)

【典故】出自宋代李昌龄《太上感应篇》,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释义】意思是,不涉足邪恶的道路,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意指一个人应当坚守道德底线,不仅要在公众场合遵守规矩,即使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要保持正直和诚实。

【赏析】古人讲,“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意思是说,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这里的“不睹”“不闻”之地又称为“暗室”,要做到“不欺暗室”,即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昧心事。《列女传·卫灵夫人》记载,有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听到辚辚的车声,可车声到宫门时却消失了。过了一会儿,车声又响起来。卫灵公就问夫人说:“你知道刚才过去的人是谁吗?”夫人说:“应该是蘧伯玉。”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下车,用手扶着车辕慢行,为的是怕车声打扰国君。忠臣和孝子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信誓旦旦,也不会因在黑暗之中没有人能看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蘧伯玉是卫国品行端正的大夫,他不会因为是黑夜,没人会看见就忘记礼节。灵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不履邪径,不欺暗室”为镜鉴,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上好党性锻炼的“必修课”,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筑牢思想防线,系紧“纪法扣”,拧紧“安全阀”。

【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建设类、警示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

【写材料用典】不为莫知而止休

【例文】坚守的过程是艰辛的,做到不为莫知而止休,既需要极强的自律,又需要有坚守自我、不改本色的恒心和毅力。太行山深处的“新愚公”李保国,荒山野岭间嫁接试验,暴雨中抢修梯田,土坯房里啃冷馒头,用35年时间将贫瘠山沟变成“富岗苹果”之乡。(中国纪检监察报《不为莫知而止休》)

【典故】出自汉代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释义】意思是,兰花生长在无人的山谷,不会因为没人佩戴而不散发芳香;船在江河上,不会因为没有人乘坐而不浮在水上;君子做事,不会因为没人知道而停止不做。

【赏析】古人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道是一刻也不能脱离的,如果可以脱离,那就不是道了。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也自觉地警惕注意,在人们听不见的地方也仍然谨慎小心。没有比隐蔽处更易见的,没有比细节处更明显的,所以君子极其讲求慎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起点是直面自己,不断涵养自身德行,获得自我成长。慎独作为极为严格的自我要求,成为君子的追求与准则,就在于其对道义义无反顾的坚持和贯彻。中国共产党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慎独的理念,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为共产党人正心修身提供了滋养。我们党一路走来,一代代共产党员始终以慎独要求自己,以坚定的内心、坚强的自我,追求崇高的理想信仰、内心的道德准则。谷文昌“不沾公家一点油”,坚持“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杨善洲坚持权为民所用,说“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为此立下“白天不关门,夜晚不开门”的规矩。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葆有对初心使命的不渝坚守,对纪律规矩的无比敬畏,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真正守住本心、做好自己,维护共产党员良好形象。

【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调自我修养,教育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从严自我要求,提高精神境界。

【写材料用典】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

【例文】古人云:“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行事合乎道义者,从不以外界评价和反馈而转移自身的目标。元代大儒许衡途经河阳,众人争抢无主之梨解渴,唯他岿然不动。众人不解,甚至笑他迂腐,许衡一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道出了他对自我操行恪守的高度。(中国纪检监察报《不为莫知而止休》)

【典故】出自战国荀况《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释义】意思是,君子以自己德行不修为耻辱,不把别人对自己的污蔑视为耻辱;以自己不诚信为耻辱,不把别人对自己不信任当作耻辱;以自己没有能力为耻辱,不把不被任用当作耻辱。

【赏析】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以谦为德、以实为本的优良品格。欧阳修在《相州昼锦堂记》一文中,专门记述了魏国公韩琦正确对待夸奖的故事:很多人希望得到荣华富贵、昼锦还乡,享受声名显赫、倾动故里,而韩琦则不然,“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返乡为官后,面对荣誉夸赞,韩琦始终提醒自己,要保持忠义气节,以服务苍生和社稷为己任,不要堕入“夸一时而荣一乡”的陷阱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经受住各种非议抹黑,始终怀有砥砺前行的勇气与能力。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迷失于喝彩赞扬,不惧非议抹黑,保持从容清醒的定力、埋头苦干的意志、自我革命的精神,坚定不移朝着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前进。

【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调政治定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立足岗位真抓实干。

【写材料用典】得众人之力者即无不胜也

【例文】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子,曾多次强调集体力量的重要性:“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千人之众无绝粮,万人之群无废功。”他还说:“得众人之力者即无不胜也,用众人之力者乌获不足恃也。”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能够把众人的力量和智慧集结起来,就可以无往而不胜。(中国纪检监察报《一则多力多力则强》)

【典故】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文子《通玄真书》,得众人之力者即无不胜也,用众人之力者乌获不足恃也。

【释义】意思是,得到众人的力量就能无往而不胜,使用众人的力量就连大力士乌获也不需要依靠了。比喻要重视并善于运用群体力量。

【赏析】古人讲,“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延绵不绝,历久弥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始终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北史·吐谷浑传》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阿豺有子二十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勠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正所谓“一箭易断,十箭难折”,只要齐心协力,就能坚不可摧。积力和众智,饱含朴素的民本思想。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秉持和践行这种思想,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取得了改天换地的巨大成就。淮海战役中,人民军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解放区先后有543万人民群众奋勇支前,平均一名解放军战士身后就有9名普通百姓支援战斗。男女老少齐上阵,给解放军送军粮、送衣被、送武器、运伤员,仅小推车就有88万多辆。陈毅元帅曾经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事实证明,只要军民同心、军政团结,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形势越是严峻,任务越是繁重,越需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把各方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用法】主要适用于动员部署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团结干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增强“一盘棋”意识,同行同向、同心同德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写材料用典】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

【例文】事以谋成,善谋善成。欧阳修在《偃虹堤记》中提到,滕子京主持修建的偃虹堤,工程设计“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精确到了尺寸大小与用工劳力多少。方案上报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审核“凡三反复”后,又上报朝廷“决之三司”,都没有改变初案。其谋“善”在既有深度又有细度。欧阳修赞其“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正所谓“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谋事当多深一层、细一分,以深思熟虑夯实做事根基。(中国纪检监察报《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典故】出自宋代欧阳修《偃虹堤记》,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释义】意思是,考虑民众的利益越是深远,那么在开始谋划的时候就越会精密。

【赏析】政绩观是共产党人关于政绩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决定着领导干部从政、谋事、创业的态度、方向和成效。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把干事和个人名利捆绑在一起:有的为了获取升迁资本,重显绩轻潜绩、重面子轻里子;有的为了迎合上级、讨领导欢心,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有的为了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喜欢“做秀”而不是“做事”,热衷于“造势一时”而不是“造福一方”。当年,焦裕禄同志以“设想不等于现实”的自觉,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谷文昌任东山县委书记10年,始终坚持要显绩更要潜绩,带领干部群众治理风沙、修建水库。实践证明,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政绩为谁而树这一根本性问题,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扛牢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

【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调政绩观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

【写材料用典】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

【例文】“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警示教育的出发点是警示,落脚点在于让全体党员干部受教育。每名党员干部应把警示教育当成“正衣镜”“提醒铃”,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以案为鉴、反躬自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自觉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常敲思想警钟、常紧纪律之弦,努力把“写在纸上的教训”变为“记在心里的敬畏”。(解放军报《加强警示教育切实引以为戒》)

【典故】出自战国荀况《荀子·修身》,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讖然必以自恶也。

【释义】意思是,见有善行,一定要恭谨自查,自己是否也有此善行;见到不善的行为,一定要惊心警惕,反省自己是否也有此不善。

【赏析】古人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见到贤德之人,就要向他学习,向他看齐;看到德行不好之人,就要借以自省,检点自身。以人为鉴方知不足,见贤思齐才能进步。贤者像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可以找准差距、认清不足,明确自我提高的努力方向;贤者又像一座灯塔,经常望一望,就有了人生奋斗的目标、比学赶超的方向、砥砺成才的动力。见贤思齐落到具体行动上,就是走近贤者,学习贤者,并将贤者的精神发扬光大。明朝于谦少年时期非常仰慕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他把文天祥的画像挂在座位一旁,每当读书困倦时,便以偶像的故事来鞭策自己。他为文天祥写下这样的赞词:“殉国忘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我瞻遗像,清风凛然。”后来,他出仕入朝,保家卫国,成为像文天祥一样的英雄。而清代的林则徐被文天祥、于谦的精神深深打动,一生以他们为榜样,坚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把满腔热血赋予家国大义,成为民族英雄,名垂青史。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党性是最大的德。“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是坚强党性、提升自我的重要方法。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常向勤廉榜样学习,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建设类、警示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见贤思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自省自警意识,以先进为榜样、以楷模为标杆,不断提升自己。

【写材料用典】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例文】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心胸宽广、豁达大度之人,能够吃得了亏,受得了委屈,并善于求同存异,搞好团结。如此来说,宽待他人不仅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智慧。宽待他人的人,一般都能够从大局出发,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全局立场看待和处理事情。(解放军报《修炼宽待他人的胸怀》)

【典故】出自唐代孟郊《投赠张端公》,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日户昼辉静,月杯夜景幽。咏惊芙蓉发,笑激风飚秋。鸾步独无侣,鹤音仍寡俦。幸沾分寸顾,散此千万忧。

【释义】意思是,君子的气量没有极限,器量宏大能胸纳百川。

【赏析】古人讲,“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从古至今教育启发一个人要有大格局的至理名言。格局大小,往往影响乃至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行多稳,能干多大的事、挑多重的担。格局,是胸襟、眼界的反映,也是格调、情操的折射。初唐时期,太子李建成的部下魏征,曾力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不仅没有怪罪魏征,反而不计前嫌,封他为谏议大夫。在魏征等人的辅佐下,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事实说明,胸宽则能容,能容则众归,众归则才聚,才聚则业兴。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勇于自我革命,敢于自我革新,始终团结最广大人民共同奋斗。延安时期,有人向陈毅反映某些干部作风问题,说到激动处责备陈毅管理教育干部失职。陈毅听后语气生硬地反问:“怎么?你来责备我?”当天晚上陈毅回想这件事,觉得做法不妥,第二天便步行30多里路登门道歉并作自我批评。许多年后,陈毅仍不忘这件事,感慨地写下“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的诗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持续涵养大格局、大境界,把责任举过头顶、把群众装在心中、把名利踩在脚下,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调政德修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涵养境界格局。

【写材料用典】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例文】“君子使物,不为物使”。面对物欲的“利诱”,当心如磐石,坚决拒绝,不能动丝毫贪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个别党员干部不注重节制私欲,禁不住糖衣炮弹的进攻,在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生活上堕落,最终偏离了人生航线,背离了初心,坠入贪腐深渊,教训深刻、令人深思。(中国纪检监察报《不役于物》)

【典故】出自春秋管仲《管子·内业》,一物能化谓之神,一事能变谓之智。化不易气,变不易智,唯执一之君子能为此乎!执一不失,能君万物。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得一之理。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人,然则天下治矣。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

【释义】意思是,君子使用万物,不受外物支配。意指成功的人会恰当地利用外界事物,却不会被外界事物所牵制。

【赏析】古人讲,“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大意是,利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这样怎会受到牵累呢!清代文集《解人颐》中收录了一首《不知足诗》,入木三分地描摹了追名逐利之人的贪婪之相:“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贪欲便会像洪水一样一泻千里,不可收拾,最终结果也不过是“南柯一梦”罢了。正如古人所云,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综观近年来众多“落马”党员干部的堕落轨迹,他们之所以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皆因贪念使然:未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将权力看作是谋求利益的手段,丢掉了自己的初心,最终沦为物的奴隶。知足者富,知止者久。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坚持艰苦朴素、戒骄戒躁的优良传统,心存对纪法的敬畏,用公利战胜私欲,用原则扫清杂念,用理智克服冲动,以“不为物役”的态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廉政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克己修身,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为人处世知足常乐,常思贪欲之害,自觉摒弃非分之想,永葆清正廉洁之本色。

【写材料用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例文】“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人生起伏,境遇多变,或顺或逆,或吉或凶,难以预料,但不论在何种境遇,都有所应行之道,循道而行,方能泰然处之。因此,找准自身定位,校准价值坐标,尤为重要。(中国纪检监察报《为政之要,贵在恪尽职守》)

【典故】出自战国子思《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释义】意思是,君子在自己所处的低位上行使自己所奉行的道理,从来不会倾慕本位之外的东西。

【赏析】古人讲,“居官者,须精励敏捷以勤政;碌碌无能者,草木同朽。”权力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副担子,意味着责任担当。不担当、不作为,就是尸位素餐,就是对事业和工作极不负责。“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靠的是信念,讲的是付出,比的是智慧,拼的是定力。担当的大小,体现着干部的信仰、胸怀、勇气和格局。为官避事,不敢担当,在人格上就是懦夫,在事业上就是败者,在战场上就是逃兵。事实证明,没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是不可能迎难而上的,更解决不了矛盾和问题。“为政之要,重在履事,贵在成事。”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战争年代,敢担当才能打胜仗;和平年代,敢担当才能开新局。不担当不作为,不仅成不了事,而且注定坏事、贻误大事。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无论使命任务多么艰巨,无论风险挑战多么严峻,都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把该管的事情管好,该担的责任担起来,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用法】主要适用于动员部署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担当作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知责担责、履职尽责,把职责履行到位。

【写材料用典】礼与其奢也宁俭

【例文】在繁与简的取舍中,我们既要摆脱“以繁为尊”的思维定式,亦需警惕“为简而简”的形式主义。简化不是简单地否定传统礼仪和现有规范,而是剔除虚浮、留存内核。唯有保持“礼与其奢也宁俭”的自觉,让规则服务于人、流程便利于民,方能在务实中实现善治。(中国纪检监察报《删繁就简》)

【典故】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释义】意思是,就一般的礼仪来说,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朴素简约。意指在礼仪或对人表示敬意方面,与其奢华,不如俭约。

【赏析】行至简之政,是中国几千年的治国理政智慧。孔子主张仁政和德治,提出“居敬行简”,认为执政者要以高度的道德自觉和仁爱之心,行简要之政,以达天下之善治。老子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提倡无为而治、简约治国,讲求治国之艺术。北宋王安石曾对宋神宗说:“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行至简之政,就是要弃虚务实,以便民安民为要务。唐代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描述了郭橐驼种树时,摒弃许多烦扰、虚套的形式,采取“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之道,结果树木反而根深叶茂。同理,为政至简亦如种树,关键在于“事不烦而民不扰”。大道至简、居敬行简不仅是传统时代治国理政的智慧,更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无论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是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都是为了通过简化程序、精简环节等简政放权举措,优化服务水平,提高治理能力和效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干事创业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百米跑”,而是久久为功、锲而不舍的“马拉松”。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摒弃繁文缛节,不搞形式主义,突出实干,务求实效。行文谨言简约,畅达省净,力戒空文;开会发言直奔主题,干脆利落,要言不烦;为民办事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环节、程序,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办理效率。

【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动员部署类讲话,侧重强调务实高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发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推动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写材料用典】吏治之道,惟清廉为重

【例文】“吏治之道,惟清廉为重。”廉是为官的第一准则,古人对此多有明训。秦朝《为吏之道》开篇强调廉洁对于为官者的重要性:“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短短数语,道破从政的核心——去除私心杂念,守住清正本色。(中国纪检监察报《莅官之要曰廉曰勤》)

【典故】出自清末民初赵尔巽《清史稿·圣祖本纪》,吏治之道,惟清廉为重。

【释义】意思是,对为政者来说,廉洁不仅是节制克己、不贪不占的清白操行,更是清廉自守、拒腐防变的高洁品格,是政治生活中必备的重要素质。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5年6月份写材料用典汇编(48页)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715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