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法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面对群众法治需求增长和矛盾复杂化,商洛市以“八五”普法为契机,创新普法形式、深化依法治理,提升了基层干部群众法治素养,营造良好法治生态。
一、做法成效
商洛市严格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多措并举深化法治宣传教育与基层依法治理,推动全民法治意识显著增强,逐步形成崇法善治、循法而行的基层法治新格局。
(一)构建全域覆盖的法治教育网络。印发了《商洛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商洛市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扎实开展“法律进农村(社区)”“法律镇村行”“法律赶大集”“每月一主题”等基层普法活动。狠抓广大村(社区)“两委”干部、村(居)民、乡村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和从业人员等群体法治教育,举办了1992场次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法治报告会,以及2157场次“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同时,编印《商洛市农村常用法律知识读本》《商洛市“八五”普法农村法律知识读本》《图说民法典》《民法典普法宣传册》《民法典九进系列读本》等涉农普法书籍27万余册,还编印法治年画、扇子、购物袋、雨伞等法治宣传品25万份,并全部发放到基层干部群众手中,使50万人接受了法治教育。
(二)打造基层法治标杆辐射体系。严格落实《商洛市“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商洛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指导标准》和《商洛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命名及动态管理办法》,培育“法律明白人”12397人、打造了2个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示范点、命名“学法用法示范户”3223户。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个、省级22个、市级283个,新建县级以上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5个,创建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3个。
(三)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基层矛盾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成立商洛市调解协会,形成了以人民调解为主体,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一体推进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平台,共设立各级各类调委会1505个,聘任专兼职调解员8042人。制定各类调委会工作职责和纠纷研判预警、动态监管、重大事项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14项。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每年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近万件,维护了基层大局稳定。
(四)特殊人群动态管控与帮扶并重。以打造商洛市社区矫正教育矫治品牌为目标,加大社区矫正场所和信息化建设力度,“智慧矫正中心”建成率和规范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社区矫正对象信息化核查率达99%。开展社区矫正“每月一主题”“执法规范化提升年”等专项活动,常态化开展重点人群摸排走访工作,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6910人,累计解除6099人,在矫811人。按照“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累计摸排刑满释放人员14017人,衔接安置帮教对象4848人,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
(五)构建全周期基层法治保障体系。整合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源,为38个省级重点项目提供定向对接服务,实现全市98个镇(办)、1302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夯实法治保障基础。针对基层法治需求,在丹凤县商镇王塬村、商洛军分区、武警商洛支队及商州、丹凤等村(社区)设立6个“法律援助联络站”,并建成市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育基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024年,全市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共办理各类法律事务17667件,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二、存在问题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新时代加强基层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701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