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国家未来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并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大意义
(一)有机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十四五”规划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而“十四五”时期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阶段,其规划的实施将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2035年远景目标则明确了从“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这15年的总体目标方向,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步。通过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以及朝着2035年远景目标奋进,能够有力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持续稳步推进。
(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清晰路线图
《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同时清晰展望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这既立足近期,又谋划长远,为持续推进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路线图。在经济领域,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方向;在创新方面,强调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等。这些具体目标和任务,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使各项工作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
(三)彰显国家发展的战略定力与决心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强意志和不变决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的新问题新挑战,国家通过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坚定地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前进。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彰显了战略上的坚定不移、理论上的一脉相承、实践上的接续奋斗。这种战略定力和决心,能够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二、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这为我国实现科技跨越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数字经济、5G通信等领域的先发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国内市场潜力释放的机遇: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国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也将创造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通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能够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推动内需持续扩大,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提升带来的机遇: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治理效能。在推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制度优势,集中资源和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面临的挑战
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贸易限制加剧,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技术引进和海外投资等带来诸多困难,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风险。
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影响社会公平和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生态环保任重道远,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民生保障存在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基层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全球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投入和布局。我国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在高端产业和核心技术方面的竞争压力,同时也面临着新兴经济体在中低端产业领域的追赶挑战。如何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推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过程中需要应对的重要挑战。
三、推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点任务与举措
(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大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力度,提高我国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领航企业,发挥其在产业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协同,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推进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649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