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彻落实情况
(一)夯基础,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一是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速。投入XX万元,按照统一建筑标准、统一标识标牌、统一设备配置清单,完成XX个村卫生室的房屋改扩建、功能分区优化和设备提档升级。新增配置DR(数字化X线摄影)机XX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X台、便携式彩超仪XX台、健康一体机XX台等关键设备。目前,全县/市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提升至xx%,硬件服务能力大幅改善。二是创新巡回医疗服务覆盖“最后一公里”。组建由全科医生、护士、公卫人员、药师组成的“车载健康驿站”(如5)支服务队(每个车载CT/DR/B超/心电图/基本检验功能),制定精准巡诊排班表,深入XX个偏远、交通不便行政村(空心村),常态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XX场次,累计免费提供健康咨询、疾病筛查、慢病随访、送药上门服务XX万人次,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远问题。三是强化重点慢病网格化精细管理。以县域医共体为单位,整合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为辖区内XX(如5)万名高血压、XX(如3)万名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建立了动态更新的电子健康档案,包含基本信息、健康状况、诊疗记录、随访记录等。依托基本公卫服务团队,推广“定时提醒+上门随访+医共体专家下沉指导”模式,重点人群规范管理率提升并稳定在xx%。
(二)促融合,深化医防协同机制
一是织密智能化预防接种网络。在XX(如1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标准化“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实现预约登记、接种告知、信息确认、冷链监控、留观提醒全流程数字化、无纸化管理,优化流程减少等待时间。经广泛宣传动员,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xx%以上。二是创新数字化健康干预平台应用。自主开发/引入集成式“乡村健康云管家”小程序,覆盖XX(如20)万名注册用户。基于健康档案和生活方式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并向重点人群推送个性化的健康资讯、疾病风险预警、用药提醒、复诊通知等XX(如50)万条次。探索“点单式”签约服务,重点人群(65岁以上老人、慢病患者、孕产妇、0-6岁儿童、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XX%。三是中医药服务阵地延伸下沉。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在XX(如60%)的村卫生室和所有乡镇卫生院建成规范化“中医阁”,统一配备中医诊疗设备(针灸针、火罐、艾灸盒、理疗仪等)。大力推广艾灸、刮痧、拔罐、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X类以上简便验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累计服务居民XX万人次,显著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和认可度。
(三)强队伍,破解人才短缺瓶颈
一是实施本土化定向医学生招录培养。落实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今年新招录临床医学、中医、预防医学等专业定向生XX名,均为本地生源。确保学生录取后即签订定向就业协议,明确毕业后落实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并按规定发放学费补偿和生活补助,从源头稳定基层队伍。二是创新“县管乡用”柔性流动机制。在县域医共体内推行编制岗位“县管乡用”改革,统筹县级医院编制资源。年初选派县级医院业务骨干(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XX(如15)名,全脱产/半脱产下沉至XX个乡镇卫生院挂职副院长/科室负责人或驻点工作,期限1-2年。骨干专家“1人”需带教培养“N名”乡镇医生和村医,建立“1+N”师徒帮带小组XX个,考核内容包括门诊量、带教人数、技术提升项目等。三是建设区域性基层技能实训基地。投入XX万元,依托XX(某实力较强)县医院/中心卫生院,建成腹腔镜模拟训练中心(模拟箱+模拟器)、标准化心肺复苏培训室、基本急救操作训练平台等XX(如3-5)个实用技能实训平台。采取小班制、实操为主的模式,分批次轮训村医XX人次,重点提升常见病诊疗、急诊急救、公共卫生、基本检验及设备操作能力。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医疗卫生系统乡村振兴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643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