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七一”党课讲稿范文

2025-07-03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七一党课讲稿范文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以讲党课的形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坐在台下的,有党龄超过50年的老支书,有刚转正的“95后”村后备干部,有扎根田埂的农技站党员,也有带领乡亲们搞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人。咱们都是苏北土地上的“泥腿子干部”,今天不讲虚话套话,就围着“咱们脚下的土地、身边的变化、心里的责任”掏掏心窝子。

一、从老墙根的“入党申请书”说起:咱们苏北的党员,从来都是“泥土里长出来的信仰”

上个月,我在走访老党员张茂才同志时,他从木箱底翻出一张泛黄的纸——那是1976年他写的入党申请书。纸页边角卷着毛边,字迹却工整得像用尺子量过,最后一句是:“我想当党员,就想带着全队把村南那20亩涝洼地改成旱涝保收田。”后来,老张带着社员们挑了8000多担土,真把那片“蛤蟆坑”变成了“吨粮田”。

这让我想起咱们苏北大地的红色根脉。盐阜平原上,新四军军部旧址的青砖墙上还留着弹孔,可当年老百姓宁肯自己吃榆树皮,也要把最后一把米送给子弟兵;淮海战役支前纪念馆里,一辆辆独轮车的车辙印子深嵌在展柜里,其中70%来自咱们徐州、宿迁的农村;就在十年前,响水“3·21”爆炸事故中,党员突击队顶着毒气冲在最前面,有人防护服破了,就用湿毛巾裹着继续救人……

咱们苏北的党员,信仰从来不是写在本本上的,是扛着锄头在地里干出来的,是端着粗瓷碗和群众唠出来的,是在暴雨里堵决口、在疫情中守卡口熬出来的。就像咱们阜宁的老支书周永才说的:“党员的‘党’字怎么写?上面是‘小’,心里装着群众的小事;下面是‘儿’,咱是群众的贴心儿。”

二、看田埂上的“新变化”:乡村振兴不是“画图纸”,是咱们带着群众“踩实每一步”

去年冬天,我在睢宁姚集镇蹲点,跟着村支书王建国去看新建的菌菇大棚。零下5度的天,他蹲在大棚里,用手摸着菌棒说:“这个温度得保持18℃,高了长杂菌,低了不出菇。”旁边的脱贫户李大姐插话说:“王书记带着我们去山东学技术,自己先试种了半亩地,赔了8000块,没跟镇里要一分钱。现在我们12户,每户每年能挣3万多。”

这就是咱们苏北乡村振兴的真实图景——不是大拆大建的“样板村”,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事:

东台的瓜农老陈,把“东台西瓜”种成了地理标志,现在带着合作社200多户,用手机APP管大棚,物流车直接开到地头;

宿迁耿车镇的“废品回收大王”老周,带着村民转型做电商,现在村里的“塑料盆”在抖音上卖爆了,还带动了100多个留守妇女做包装;

盐城洋马镇的菊农们,把菊花种成了“致富花”,现在不仅卖干花,还开发出菊花面膜、菊花酒,去年全镇菊花产业产值破10亿。

但咱们也要清醒:变化越大,挑战越实。前几天去涟水某村调研,有位老党员拉着我说:“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村里剩下的多是老人孩子;土地流转了,可有的合作社只圈地不干活;政策这么好,可有的干部只会‘打卡’不会‘解题’。”这些话扎心,但说得对。

同志们,乡村振兴不是“等靠要”,更不是“刷标语”。咱们要当“泥腿子队长”: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七一”党课讲稿范文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620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