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一论断在为农服务、带农共富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数字乡村的全面布局和深入推进,数字化已经成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农村生活方式、为农服务带农共富的新引擎。供销社、农合联要抢抓数字化改革的机遇,顺应新发展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以提供精准化全产业链服务为目标,以县级农合联为平台,以产业农合联为抓手,以数字农合联为纽带,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为导向,全面打通业务流、决策流、执行流,充分发挥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功能,在县域层面实现“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新突破,最优化地带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一、智能集约,加快带农共富平台的迭代重组。平台迭代重组,基础是做实县及县以下农合联组织,重点要突出产业农合联,关键在加强数字化赋能,落地于数字化服务平台。以供销社为核心,构建市县镇三级农合联组成的组织体系。以农合联为载体,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各类为农服务组织联合起来。譬如浙江省重组各层级农合联1038个、新型基层社8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457个。建成乡镇农合联农事服务中心313家,成为集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土地流转、产品营销、电商物流、品牌培育、信贷保险、资本投资、财务代理和农业公共服务代办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的通用性服务平台。县级农合联按“一业一联”要求建成产业农合联313家,成为集技术指导、技能培训、农资专供、种子供应、生产作业、产品加工、信息发布、品牌运营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性服务平台。为农服务带农共富主体数量大、类型多、分布广,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数字化平台来集成各项管理服务职能、调动各类带农共富资源。浙江省农合联2019年提出建设数字农合联,2020年8月成立浙江农合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择取2个地市级、6个县区级农合联先行试点。2021年按照全省一体、省市县乡全贯通的理念,正式迭代升级为“浙农服”平台,形成面向区域农合联通用共享服务、产业农合联专业精准服务、生产主体自我管理服务、生产资料行业监管以及农合联组织管理等服务功能体系。“浙农服”建立业务协同模型和数据共享模型,建立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业金融、产业农合联等关联大数据的采集系统。依托全省统筹构建的IRS公共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开发形成与集成共享,以数据流为依据,改造提升业务流,为“浙农服”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各项细分任务被层层拆解,落到实处,如围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全周期全要素服务这一总任务,拆解出“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用服务、环境服务、政策服务、行业监管”6项二级核心任务,将“生产服务”拆解为“农资服务、农机服务、劳务服务、农技服务”4项三级任务,将“农技服务”拆解为“常见病害、农事建议、知识课堂、庄稼医院”4项四级任务。由此,形成6项二级任务、21项三级任务、65项四级任务。通过任务拆解,服务功能体系有了具体落脚点。目前“浙农服”覆盖全省11个市、91个县(市、区),并在四川省茂县、江苏省昆山市等地区推广使用。
二、多跨协同,集成带农共富方式的升级重构。
带农共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浙农服”致力于构建解决问题的跨业务、跨部门、跨领域的场景,实现解决方案的量化闭环,实现多跨协同的流程再造、模式重构。
流程再造。
“浙农服”将为农服务的原有流程进行解构再造,大大提升服务质效。在服务端,提供农产品、农资、农技、劳务、物流、贷款、保险、农事气象、补贴申请等全门类“一件事”涉农服务。在治理端,集成生产管理、市场流通、农资监管、金融助农、财政支农等8大子系统。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农药化肥实名销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大数据画像,实现农资和农产品销售链智能追溯、农资超额购买回收实时监测、补贴前置办理等审核功能,优化为农便民服务。会员审批、品牌审报、补贴申请、农废回收等业务缩减12个审批环节,办事效率提高80%以上,贷款审批办理时间压缩50%,带农共富的多垮协同效应得到了极大体现。这一系列流程再造的前提,则是基础数据的集成。如,浙江平湖市打通农业农村局、资规局、财政局、气象局、农商银行、人保财险等23个部门,建立统一涉农数据目录,形成由基础数据、检测数据、业务数据、主题数据构成的16个数据仓,集成农产品、农资、农机、贷款、补贴等涉农25个门类,整理数据821项,日均交互信息1.2万条。
模式重构。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数字化撬动带农共富方式变革的实践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6150.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