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吃喝问题,看似是“舌尖上的小事”,实则是作风建设的“大病症”,严重侵蚀党风廉政建设根基,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破坏社会公平正义。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整治违规吃喝一直是正风肃纪的重要内容。然而,这一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在高压态势下不断变异升级。因此,推进违规吃喝整治从“纠偏”走向“治本”,实现当下“治”与长久“立”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违规吃喝问题的现状与“纠偏”实践
(一)现状
在持续整治下,明目张胆的违规吃喝得到一定遏制,但问题并未绝迹,呈现出隐蔽化、多样化特点。
(二)“纠偏”实践
二、“纠偏”阶段存在的局限性
(一)治标不治本
当前整治多集中于表面违规行为查处,未能深入挖掘问题根源。对于一些隐蔽的违规吃喝,虽能发现查处,但难以从根本上杜绝其发生。比如,仅关注吃喝场所和费用报销,未解决部分干部思想认识和制度漏洞问题。
(二)易反弹回潮
由于缺乏长效机制,违规吃喝问题容易反弹。一旦监督检查力度减弱,一些干部可能故态复萌。部分单位在专项整治期间收敛,但过后又出现违规吃喝现象。
(三)缺乏系统性
整治工作缺乏系统性规划,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不够紧密。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在违规吃喝整治中各自为战,信息共享不及时,导致监督存在盲区和漏洞。
三、从“纠偏”到“治本”的必要性
(一)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违规吃喝问题不解决,作风建设成果难以巩固。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才能防止“四风”问题反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提升治理效能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研讨发言:当下“治”与长久“立”,违规吃喝整治从“纠偏”到“治本”的实践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6134.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