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关于为基层减负、厉行节约条例、违规吃喝问题研讨材料
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从严治党、改进工作作风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基层减负、厉行节约、整治违规吃喝问题,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治理效能的内在要求,亦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深刻理解这三项工作的战略意义、剖析突出问题、研究对策措施,对于锻造过硬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聚焦核心要务,持续为基层有效减负增能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干部是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最终都要通过基层具体落实。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使得基层干部不堪重负,严重影响了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有效为基层减负,旨在回归基层治理的本真,让基层干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上来,这对于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一)深刻理解基层减负的战略维度与现实紧迫性
一是基层减负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要求。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主要通过基层得到回应与满足。若基层干部深陷文山会海、过度留痕,便难以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导致政策“最后一公里”堵塞,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为基层减负,实质上是为人民群众增益,确保党的方针政策真正惠及民生。
二是基层减负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基层作为政策执行的“神经末梢”,其活力与效能直接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当基层被不必要的事务缠身,疲于应付上级各类检查、报表、会议,其创新动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将受到严重削弱。减轻基层负担,能够有效激发基层创造性,促使其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于主责主业,从而提升基层治理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三是基层减负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凝聚发展合力的重要举措。长期繁重的非必要负担,不仅消磨基层干部的斗志,甚至可能导致其产生“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消极心态。通过减负,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信任,进而激发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形成上下同心、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二)精准剖析当前基层负担的深层表现与危害根源
当前基层负担具有隐蔽性、顽固性、变异性等特点,呈现出多种复杂形态。
一是“文山会海”现象依然突出。一些地方和部门仍习惯于通过发文、开会来贯彻部署工作,文件数量居高不下,会议层层套开,占用基层大量时间精力。甚至有的会议内容重复、质量不高,成为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
二是督查检查考核名目繁多、过度留痕。上级部门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频率过高、范围过宽,且偏重于资料留存、表格填写等“痕迹主义”,而非实际工作成效。基层为应付检查,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材料梳理”,甚至“倒逼”基层编造虚假数据,严重背离了督考的初衷。
三是“责任甩锅”问题突出。一些上级部门将自身责任层层下推,把本应由上级统筹协调、承担的职责转嫁给基层,导致基层“无限责任”化,疲于应付各类突发任务和临时性工作,严重挤占了基层正常履职的时间。
四是数字政绩观与“运动式”治理。有的地方过于追求数据好看、排名靠前,脱离实际,搞“数字游戏”,给基层下达不切实际的指标任务。同时,一些工作习惯于“一阵风”式的突击,导致基层疲于奔命,难以形成常态化、机制化的有效治理。
(三)系统施策,构建基层减负增能长效机制
破解基层负担问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标本兼治,构建长效机制。
一是严控发文开会总量与质量。严格落实精文简会要求,从源头上减少发文数量,提升会议质效。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的坚决合并。推行视频会议、线上审批等新型工作模式,提升效率。
二是科学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坚决纠治重留痕轻实效、过度留痕问题,变“查资料”为“看现场、听民声、察实情”。整合各类督查考核事项,推行“联合督查、综合考核”,避免多头重复,减轻基层迎检负担。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以实绩论英雄,杜绝“一刀切”和简单排名。
三是强化数字赋能与信息共享。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务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减少基层重复填报各类报表。构建统一规范的数据采集平台,提升数据精准性与利用效率。
四是精准赋予基层权责。坚持权责对等原则,厘清各级权责边界,明确上级部门应承担的责任,避免将责任简单下移。赋予基层更大的自主决策权和资源调配权,提升其统筹协调能力,使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有效地开展工作。
五是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将为基层减负纳入常态化监督执纪范畴,对顶风作案、加重基层负担的典型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深入剖析形式主义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二、严守法纪红线,全面贯彻厉行节约各项规定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倡导的优良作风。新时代,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不仅是涵养清廉政风、赢得人民信任的必然要求,更是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量。
(一)深刻认识厉行节约的时代内涵与重大意义
一是厉行节约是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赓续。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始终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继续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是保持政治本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