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展一次深刻的党课学习。这次党课的主题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回顾总结我支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与经验,深刻剖析违反规定的严重危害,并立足本村实际,研讨部署进一步改进作风、整治问题的具体举措。作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身处乡村振兴最前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我们的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影响到我们村发展的成色与未来。因此,加强作风建设,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
一、深学细悟,把握精髓: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我们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悟其精神实质:
一是强调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总书记反复告诫,“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这深刻揭示了作风建设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地位。二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坚决反对一切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这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作风好坏的唯一标准。三是强调聚焦解决突出问题。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特别是要聚焦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要求我们紧盯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的形象和群众利益的作风顽疾,精准发力、靶向治疗。四是强调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风成于上,俗形于下。”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作为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党员群众都看在眼里。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弘扬优良作风。五是强调制度建设的根本保障。总书记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就是作风建设的铁规矩、硬杠杠。必须强化制度执行力,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我的感悟是:作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没有过硬的作风,再好的蓝图也难以实现。面对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矛盾化解、乡风文明建设等繁重任务,唯有干部作风实、干劲足,才能带领群众攻坚克难。作风建设是凝聚民心的“粘合剂”。群众最反感的就是干部“吃拿卡要”、办事不公、推诿扯皮。只有作风正派、清正廉洁、勤勉务实,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形成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作风建设是干部成长的“护身符”。良好的作风能保护干部少犯错误、不犯大错误。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是对自己政治生命和家庭幸福的最大负责。
二、回顾总结,巩固成效:我支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践与经验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我们支部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市县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纪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主要成效:
1.文风会风明显转变。坚决压缩会议数量和时长,能合并的合并,能不开的不开。讲话稿、汇报材料更加注重讲实话、报实情、求实效,空话套话、穿靴戴帽的现象大幅减少。比如,我们坚持“多会合一”,将布置工作、传达精神、议事决策尽量集中,节约了大家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2.调研走访更加务实。村干部“坐办公室”的时间少了,“下田间地头、进农家院落”的时间多了。形式主义的“盆景式”调研基本杜绝,带着问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群众成为常态。比如,在确定今年的产业项目前,我和几位委员分头走访了全村80%以上的农户,详细听取意见,避免了“拍脑袋”决策。
3.厉行节约成为自觉。村级“三公”经费(特别是接待费)大幅压减并严格规范。公款吃喝、相互宴请得到有效遏制。办公用品采购、小型工程建设等更加注重节约和效益。比如,我们严格规定村级零接待,确因工作需要的工作餐,一律在村食堂按标准安排,并详细登记备案,接受监督。
4.服务效能持续提升。“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逐渐成为常态。办事流程不断优化,“最多跑一次”在村级事务办理中积极推进。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明显提高。比如,我们推行了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确保群众随时能找到人、办成事;建立了“民情速递”微信群,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5.廉洁自律意识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普遍提升,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界限更加清晰。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亲友谋利、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得到有效防范。比如,在低保评定、危房改造、产业扶持资金发放等敏感事项上,我们坚持“四议两公开”,全程阳光操作,群众信服度提高。
(二)主要经验:
1.坚持思想引领,筑牢防线。将作风建设要求纳入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让八项规定精神入脑入心。
2.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支部委员特别是书记带头遵守各项规定,要求党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党员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形成了“头雁效应”。
3.坚持建章立制,规范运行。修订完善了《村“两委”议事规则》《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细则》等,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日常管理,扎紧制度笼子。
4.坚持群众监督,阳光透明。严格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如村务公开栏、监督电话、微信群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5.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
这些成效和经验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持续巩固深化。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作风建设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三、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深刻认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巨大危害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4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5330.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