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吃喝问题作为作风建设中的“老大难”,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破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过去,针对违规吃喝现象,多采用专项整治的方式,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容易出现反弹。为了实现对违规吃喝问题的根本性治理,有必要探索从“专项整治”向“常态治理”转变的有效路径,建立起长效的治理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一、违规吃喝问题的现状与危害
(一)现状
当前,违规吃喝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并未根绝,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二)危害
1.损害公共利益:大量的公款被用于违规吃喝,挤占了本应用于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的资金,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破坏党风政纪:违规吃喝违反了党的纪律和廉洁从政的要求,容易滋生腐败,导致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破坏了党内的政治生态。
3.影响政府公信力:公职人员的违规吃喝行为被群众看在眼里,会降低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公信力,削弱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带坏社会风气:公职人员的行为具有示范效应,违规吃喝的不良风气会在社会上蔓延,影响社会的公序良俗和道德风尚。
二、专项整治的成效与局限性
(一)成效
专项整治在集中力量打击违规吃喝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短时间内的高强度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有效地遏制了违规吃喝现象的蔓延势头,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同时,专项整治也提高了公众对违规吃喝问题的关注度,增强了社会的监督意识。
(二)局限性
2.容易产生“疲劳效应”:频繁的专项整治可能会使监管部门和干部产生“疲劳感”,导致在整治过程中出现敷衍了事、走过场的情况,影响整治效果。
3.难以覆盖全面:专项整治通常是针对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违规吃喝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难以对所有的违规行为进行全面覆盖和及时发现。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从“专项整治”到“常态治理”:深入整治违规吃喝问题的路径探索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5193.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