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史明志:从太行烽火到科技前沿的精神传承
作为中北大学软件学院的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党课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积极分子的首要前提是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中北大学的前身太行工业学校诞生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是我党在敌后根据地创办的第一所兵工学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师生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不仅培养了大批军工人才,更锻造了“人民兵工第一校”的红色基因。这种“把一切献给党”的革命精神,至今仍流淌在中北人的血脉中。
软件学院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力量,始终坚持“红色基因+军工特色+创新实践”的育人理念。学院构建了“AI+交通”特色学科群,与中车集团共建智慧交通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学生在“挑战杯”等赛事中屡获佳绩。特别是在国产工业软件攻关中,学院师生参与研发的航空发动机仿真系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这些成就让我深刻体会到,爱校荣院不仅是对历史的敬仰,更是对新时代使命的担当。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白,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在科技前沿的探索中,我们应将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二、理论铸魂:新时代青年的思想淬炼
(一)三个历史性成就的启示
党的XX大报告指出的三件大事,是新时代十年变革的里程碑。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我作为志愿者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亲眼见证了贵州山区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蜕变。这让我深刻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实践中。
(二)“四个意识”的实践维度
在参与学院党支部组织的“积极分子责任区”活动中,我负责协调跨年级学习帮扶。这一过程让我体会到: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大局意识要求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核心意识体现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看齐意识则是要向优秀积极分子标杆看齐。正如《榜样9》中范振喜同志所说:“跟党走,就要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注解
在软件学院“红色代码”志愿服务队中,我们开发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转化为技术实践。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团队设计的健康监测小程序,既保障了社区管理的规范性,又维护了居民的隐私权,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品格。
三、榜样领航:在奋斗中书写青春华章
(一)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
《榜样9》中的钱素云同志,30年坚守儿童重症监护室,用精湛医术挽救无数生命。这让我联想到学院“积极分子先锋岗”的李老师,他放弃高薪offer选择留校任教,带领学生攻克智能医疗影像识别技术,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基层医院。这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正是新时代积极分子应有的担当。
(二)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覃大清同志带领团队突破水轮机核心技术,实现“外国没有的我们中国可以有”。这与软件学院师生在信创领域的探索不谋而合。我们参与的“国产操作系统适配项目”,通过逆向工程破解技术壁垒,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时代内涵。正如黄德宽教授所说:“科技创新没有捷径,唯有坐冷板凳、啃硬骨头。”
(三)忠诚履职的赤子情怀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学习心得:赓续红色基因,践行青春使命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1274.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