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篇)2025年1-3月组织部长言论汇编

2025-04-07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组织部长言论:揽才聚智引领产业攀高向新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要紧紧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新格局,加速推进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交互赋能、螺旋上升。

擘画人才招引蓝图,更好布局产业创新版图。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要紧扣产业所需,注重政策支撑,突出招引协同,以人才汇聚“洼地”加速构筑产业发展“高地”。瞄准产业需求绘制“引才图谱”,坚持“缺什么就引什么”,深挖企业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动态掌握现有人才和产业所需之间的“信息差”,梳理形成战略主导产业人才目标清单,实现靶向引才、精准补链。紧盯产业前沿定制“引才政策”,注重通过政策“筑巢引凤”推动产业“腾笼换鸟”,“一产一策”定制全链条人才引进政策,对重点产业领域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创业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持续提升产业人才政策的匹配性、协同性、专业性。聚焦产业蝶变织密“引才网络”,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相结合,建立跨区域产业科创要素循环通道,在人才、产业聚集地建立创新中心、人才飞地,构建“异地研发、本地转化”的协同创新模式,释放人才引领产业“加速跑”效应。

拓宽人才培育通道,更快竞逐产业创新赛道。打好人才培育“组合拳”,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打造全链条人才孵育供给体系,以人才队伍“量变”催生产业链“质变”。推动校地“协同共育”,建立常态化校地合作、校企联合机制,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实训学院,“校企双师”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通过校园日、专场招聘等品牌活动,加速青年人才聚集。激励企业“自主培育”,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和用人主体地位,推广“龙头企业生态圈+人才团队+创新项目”特色培育模式,赋予企业人才评价、激励使用自主权,支持企业在项目发展、技术攻关中精准吸附、培养高层次人才,引领新兴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贯通区域“全链孵育”,着力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人才企业全链孵化育成体系,依托产业园区布局打造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为“硬科技”成果创业承接融通要素资源,催化产业集群跃升。

搭建人才干事平台,更强构筑产业创新舞台。着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动能,为集成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搭建高能级平台,将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聚智攻坚攀科技高峰,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完善以科研人才为核心的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体系,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人才担纲开展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推动实现原始突破。聚势转化促成果落地,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链接大院大所共建创新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等科创平台,用好科技镇长团、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等科创服务队伍,真金白银支持顶尖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抢先形成新兴产业竞争优势。聚能强链筑产业未来,围绕破解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鼓励高层次人才牵头,依托龙头企业、重大平台、重点项目,开展上下游互动合作、产学研协同攻关,加速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链接、融合聚变,赋能未来产业发展攀高向新。

组织部长言论:“精准聚力”拉满党员教育培训成效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做好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徐州市贾汪区深入谋划思考,努力将改革创新精神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聚焦“队伍凝聚力”提升,持续优化全覆盖特色培训品牌。坚持分层分类延伸党员教育培训触角,推动党校优质教学资源向基层倾斜,以区委党校为主阵地,持续优化“万名党员进党校”全员培训,重点抓好各类基层党组织书记、村(社区)“两委”成员、小组长,以及不同领域党员先进典型、业务骨干、优秀年轻党员等群体的集中培训。以镇级为主体抓实轮训工作,探索设立镇级党校,以方便农村党员就近学习。针对不便参加区级、镇级培训班的党员,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自然村(小区)党群服务点(站),常态化开设“党员学习班”,组织师资到村或点(站)授课。一方面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党员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另一方面紧贴实际工作需要,帮助他们精准提升素质能力。

聚焦“培训感染力”增强,用好用活本土化优质教学资源。坚持问题导向,着眼党性淬炼、实践锻炼、技能训练等,深度挖掘本土优秀师资和教学资源,不断推动培训走深走实。完善以区委党校教师、区内各板块、区直机关主要负责同志及业务骨干、各行业领域先进工作者、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等为主的“先锋师资库”,让内行人教专业知识、让身边人说真实感受。充分运用本地教育资源,以马庄乡村振兴学堂、崮岘干部培训基地、唐耕山庄教学点等培训阵地为主,结合真旺展馆、机关党性锻炼实践中心、运河支队烈士纪念馆等教育阵地,纳入马庄村、影山村、岐山村等党建示范点,促进现场变课堂、经验变教材。在培训中不断完善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现场观摩、交流互动为辅助教学的“1+2”培训模式,开展重温入党志愿书、重温入党誓词,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党员上讲台等活动,创新设置音乐党课,让学员深度开展党性锤炼、深入互动交流,努力拉满党员教育培训的成效值。

聚焦“先锋作用力”发挥,跟进写好学以致用后半篇文章。坚持理论武装和实践运用、强党性和增本领相结合,积极搭建形式多样、务实管用的学用转化平台。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党内统计系统,建立党员动态信息库,及时掌握党员年龄结构、工作生活状态以及参加培训、参与基层事务等情况。深化农村党员“挂牌亮户先锋行”,鼓励党员亮出身份,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走在前、做示范。引导更多党员加入“十必联”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持续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走进社区,办实事、解民忧。把党群服务点(站)打造成党小组活动、党员作用发挥的重要阵地,推动村级党组织委员驻点(站)、党员进点(站),广泛参与理论宣传、党群议事和便民服务等工作。引导基层党组织紧密结合实际,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组建党员先锋队、突击队,推动作用发挥在日常。

组织部长言论:把干部画像“写实”

用人得当,首在知人。公正科学地考核评价干部,是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干部负责的重要工作,也是规范干部行为、调动干部积极性的重要举措。组织部门担负着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职责,要构建更加精准的知事识人体系,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了解干部,确保选出来的人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评”的标准。识表与察里、定量与定性、一时与一贯、知事与识人相结合,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聚焦大事、要事、具体事,既体现同一尺度,又体现工作差异。评政治素质。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设置评价内容,建立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干部表现“正面清单+负面清单”,重点关注干部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等方面的政治表现。评担当实绩。坚持事业为上,建立干部担当指数评价机制,以岗位职责和工作分工为依据,重点评价干部在面临制约发展瓶颈、历史遗留问题、事关群众利益问题时,主动领题破题、敢于攻坚克难的担当意识和成效。评作风形象。聚焦干部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注重“八小时外”,推行干部家访机制,重点了解干部家教家风、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等情况,从干部生活轨迹中了解其德行品质。

拓展覆盖维度,改进“察”的方法。考核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要建立一套机制完善、可操作性强的考评制度,多角度多方位探查,让干部表现从“写意”变“写实”,由“平面”变“立体”。增进日常了解。建立“无任用推荐谈话”制度,利用平时考核、跟班培训、干部交接、审计巡察等契机,近距离、常态化了解干部近期情况,改变不提拔不考察、不调整不接触干部的状态。建立干部信息共享机制,联合纪检、政法、网信等职能部门,畅通信息来源渠道,及时掌握干部经济纠纷、涉诉涉访、婚姻变化等信息。开展专项考察。建立干部发现考察在一线、选拔任用在一线、作风转变在一线的“三个一线”识别办法,不打招呼直插经济发展主战场、乡村振兴最前沿、基层治理第一线,重点了解干部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追赃挽损、城市建设等工作中的现实表现,在招商引资、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工作中的绩效情况。推动延伸调研。开展“追溯式”考察,深入干部原任职单位“回头看”,延伸了解干部一贯表现;采取征询意见、双向测评等方式,了解上级对口部门、分管领导对考察对象的工作评价和同行排名,分析干部的业务水平和认可程度;聚焦满意度测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等结果,关注服务对象对干部履职成效的满意程度。

精准分析研判,强化“用”的力度。干部考核结果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奖优罚劣、示范引领作用。与选拔任用相衔接。坚持“干得好的评得好,评得好的用得好”,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选任重要依据,在动议酝酿干部时,对综合评价较好的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使用,大胆为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鼓劲,对评价较差的干部“一票否决”,防止“带病提拔”。与教育培训相衔接。针对干部存在的短板弱项,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举办系列“短精特”培训班,深化小班化、拉练式专题培训,有的放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大力推进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内部交流轮岗,坚持以练为战、实战实训,让各级干部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与监督管理相衔接。对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以适当方式向党委(党组)和干部本人反馈,采取提醒谈话、函询等措施进行教育引导,加强跟踪管理。加大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调整力度,让能力不足、状态不佳的干部让位子、受警醒,牢固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组织部长言论:打造楼宇党建“红色磁场”

商务楼宇是“竖起来的社区”“立起来的园区”。全面加强这一领域党建工作,以党建赋能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必答题,也是稳经济保增长的攻坚题,需要坚持“党建引领、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着力打造楼宇党建“红色磁场”,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着眼强基固本,培育楼宇党组织“红色磁体”。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只有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才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楼宇党建和楼宇经济双向发力。织密组织体系强堡垒。深入楼宇各入驻单位排查摸底,动态监测掌握入驻企业变动情况,“一楼一策、一楼一档”推动“支部上楼”。统筹行业部门、街道社区、楼宇资源,灵活运用楼楼联合、社楼联动、区域联建等形式,逐步构建“街道党工委—楼宇党委(党支部)—楼宇两新党组织”组织体系。抓实党员管理强队伍。由街道选派楼宇党组织专职书记或从楼宇内挑选有代表性的企业党员负责人任楼宇党组织书记,认真落实双向培养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综合素质培训和党务工作培训,打造专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创新活动载体强覆盖。以业缘、趣缘、地缘为纽带,灵活开展楼宇联谊、主题沙龙等活动,帮助楼宇间、企业间的年轻人拓展“朋友圈”,助力解决楼宇职工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操心事。把楼宇党群服务站打造成为“楼宇党校”,用好“红新党课直播间”等平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楼宇、入人心,引领楼宇白领听党话、跟党走。

着眼功能提升,激活资源整合“红色磁力”。发挥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职能部门、属地街道和楼宇资源有序流动、互联互补。整合政务资源深度融入。深化“楼宇经济服务站”政务服务模式,推动企业设立、变更备案、职称评审、社会保险、签证办理等便民服务下沉楼宇,为楼宇企业员工提供自助办理营业执照、缴税开票等服务,实现楼宇企业“办事不出楼”。推动阵地资源深度融入。拓展蜂巢式服务阵地功能,丰富商圈党组织“会议培训、学习交流、党日活动、联谊交友”共享空间,协调楼宇内影院、书城等文创企业打造“红色影院”“红色书店”,系统构建党建阵地矩阵。引导生活资源深度融入。坚持以楼宇企业和党员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全方位推进商务楼宇生态圈建设,集中补齐多元化的餐饮、剧场和城市服务等商业设施。推进一批老旧楼宇改造项目,完善车位、电梯等基础设施,推动楼宇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改造升级。

着眼服务优化,凝聚助力发展“红色磁能”。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聚焦企业员工的需求抓服务、聚人才、解难题,以党建“软实力”推动楼宇“硬发展”。推动共治共享优环境。建立“政府牵头、共治共享”新机制,将楼宇党建纳入城市基层党建格局,推动楼宇与楼宇、街区与楼宇、楼宇企业之间的互通融合,引导楼宇企业党员职工主动服务基层社区,促进楼宇治理从“点上治理”向“全域治理”转变。营造良好生态聚人才。分领域、分行业、分层级建立楼宇人才库,用好人才各项政策,支持楼宇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建立“楼宇人才工作站”,常态化提供个税申报、生涯规划、技能提升等精准化服务,建好用好人才之家和人才公寓,解决好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对接企业需求解难题。搭建“部门—镇(街道)—企业”三级平台,组织市场监管、财政、税务等部门主动“进街入楼”开展巡回服务,推动镇街党政“一把手”每周走访联系辖区楼宇企业,汇集形成需求、资源、项目清单,引导楼宇运营单位对内部环境进行有机更新,推动楼宇品质提档升级。

组织部长言论:加强支部建设筑牢过硬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抓好党支部作为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作为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泗阳县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泗阳县紧紧抓住获批省级试点契机,聚力抓基层打基础、补短板促提升,推动支部建设行有准则、动有依据、做有规范,以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整体提升推动党建工作全面提效。

建强组织体系,推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坚强的组织体系去实现。泗阳县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统筹推进各领域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组织覆盖到边到底。针对农村领域支部党员偏多、“两企三新”领域党组织覆盖偏弱等情况,优化党组织设置,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行业组建等形式,加大组建力度,“50人以上企业有党员、100人以上企业有组织”的“双有”比例超96%。依托园区、商会、行业协会等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在杭州、苏州等地成立流动党员党委2个、党支部6个,在县内成立流入党员党组织2个,建立“小区党支部”129个,推动各领域党支部有形有效覆盖。

党建阵地实用好用。坚持“规划合规、布局合理、配置合适”原则,推进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功能提升,近3年改扩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5个,提档升级89个。创新开展党群服务中心“双聚”行动,将各类资源向党群服务中心集聚,切实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群众想来、常来、爱来的“红磁场”。在机关和“两企三新”领域,加强共享阵地建设,推动资源共用,为活动开展、服务企业等提供便利。

支部权责明晰明确。将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省级试点工作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等紧密结合,梳理整合党支部在党员队伍建设、过好组织生活等方面34项建设标准,形成支部建设“工作指南”。绘制党支部运行流程图,通过图表化、程序化直观展现,明晰党支部建设具体要求、明确各自职责义务,推动支部和党员划好“边界线”、种好“责任田”。

狠抓队伍建设,坚持优选优培、从严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近年来,泗阳县紧抓“选育管用”全链条,在队伍建设上下真功、出实招,让党的肌体拥有更多“活力细胞”。

抓优头雁选配。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把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摆在支部建设的突出位置。在村(社区)党组织方面,结合下一轮换届要求,通过在外能人引一批、本土人才挖一批、后备力量育一批等措施,统筹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同时,推行村(社区)书记专业化任职,有序选聘优秀村(社区)书记进入事业单位工作,打破晋升发展天花板,让村级党组织书记有干头、有奔头。在其他领域,明确选任标准,积极把懂党务、懂业务、懂管理的支部书记选出来、用起来。

抓好素能提升。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赋能工程,每年对村(社区)、机关单位、学校、非公企业等各领域党组织书记培训全覆盖。发挥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开展“基层党员进党校”活动8期,为1500余名村、社区、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等不同类型党员提供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履职资格认证制度,843名党务工作者持证上岗。

抓严日常管理。深入实施发展党员“双提”工程,创新推行村干部近亲属入党报备、执纪执法部门政审联审等发展党员“五项制度”,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获评“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推行党员分类管理,对全县4.4万余名党员进行精准划分,分层教育引导,分类设岗定责,推动党员在招商引资一线、工程建设一线、项目服务一线等关键岗位磨砺品质、建功立业。

聚力做优服务,做到务实管用、群众满意

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重要的衡量依据在于党组织凝心聚力促发展的本领有没有提高,在于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有没有提高。泗阳县将支部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突出党建引领,强化资源统筹,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助力乡村振兴。以经济薄弱村提升为突破点,探索实施集体经济增收“富民先锋”行动,通过统筹用好村(社区)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金融专干等人员力量,在资源盘活、项目招引、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着力破解村(社区)党组织没钱没资源办事等问题。创新实施党建共富联盟工作,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育、人才联培、资源联享、技术联用、品牌联创等“六联”模式,整合省级及以上扶持资金2100余万元,连续4年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第一等次,获批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4篇)2025年1-3月组织部长言论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545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