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体重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超重和肥胖不仅影响个人的外观形象,更与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范围内肥胖人数持续上升,肥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在中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也不容乐观,《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在此背景下,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促进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的提升,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6个部门于2024-2026年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这一活动旨在通过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倡导,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改善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本报告旨在深入剖析“体重管理年”活动背景下体重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探讨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政府部门、相关企业以及关注体重管理的个人提供全面、深入的参考依据,助力体重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1.2研究范围与方法
本报告的研究范围涵盖体重管理行业的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体重管理相关产品(如代餐食品、减肥药品、健身器材等)、服务(如专业体重管理咨询、健身中心服务等)、技术创新(如智能体重监测设备、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等)以及政策法规环境等。同时,对参与体重管理的不同群体,如肥胖人群、健身爱好者、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通人群等的需求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本报告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手段:
文献研究: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体重管理的学术文献、行业报告、政府政策文件等资料,梳理体重管理行业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数据分析:收集权威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如国家统计局、世界卫生组织、市场研究机构等关于肥胖率、体重管理市场规模、消费趋势等数据,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定量分析,揭示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案例分析:选取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体重管理企业、机构以及成功的体重管理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面临的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专家访谈:与体重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从业者进行访谈,获取他们对行业发展的见解、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确保报告内容的专业性和前瞻性。
二、“体重管理提升年”政策解读
2.1政策出台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显著改变,超重和肥胖问题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逐渐演变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隐患。从国内数据来看,《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这意味着每三个成年人中就约有一人超重,每六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肥胖。更为严峻的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也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严重威胁。
超重和肥胖不仅仅是外观上的问题,更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慢性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负担,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例如,肥胖导致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增加,使得糖尿病治疗相关的医疗费用大幅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
在此背景下,为了有效遏制超重肥胖率的上升趋势,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6个部门于2024-2026年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这一政策的出台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旨在通过多部门协同合作,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体重管理的科学普及和宣传倡导,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从而改善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降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2政策主要内容与目标
《“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重点强调了5个方面15条主要措施,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体重管理工作。
在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倡导,提高全民体重管理意识方面:强化体重管理科学指导,通过编制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等权威信息,优化完善相关标准,并开发实用的体重管理工具,加强公众食物营养和饮食文化教育,倡导吃动平衡、“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健康体重,消除认知误区;创新体重管理科普形式,推动科普宣教进家庭、社区、学校等多个场所,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宣传活动,科学应对各类体重问题;提升体重管理科普能力,充实专家力量,壮大科普队伍,推动相关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推广典型做法和特色实践。
在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提升体重管理效能方面:积极营造体重管理社会支持性环境,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鼓励各场所配置体重秤等设备,扩大健康小屋覆盖范围,打造各类支持环境,加强健康单位和健康食堂建设,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鼓励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开发相关移动应用程序;强化家庭体重管理的重要作用,将体重管理纳入健康家庭建设内容,培养家庭成员健康生活方式,定期测量体重并相互监督;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规范体重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专业人员能力,完善考核机制,制定相关技术文件并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体重管理工作,鼓励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发挥中医药对体重管理的技术支撑作用;倡导健康消费新理念。
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提高体重精准管理水平方面:针对孕产妇、婴幼儿、学生、职业人群、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生活方式,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体重管理分类措施。例如,加强孕产妇营养门诊建设,做好婴幼儿健康管理项目,开展学生体质强健行动,培养职业人群健康工作方式,发挥家庭医生对老年人的健康指导作用等。
在加强体重监测与效果评估方面:完善监测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加强数据有效利用,通过全面、准确的体重监测数据,及时了解体重管理工作的进展和成效,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在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体重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创新体重管理服务模式和技术,推动体重管理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
该方案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多重目标。具体包括: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体重管理相关的资源和服务;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公众能够正确认识体重管理的重要性,并掌握科学的体重管理方法;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氛围;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体重管理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而是成为全民共同关注和参与的健康行动;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有效遏制超重肥胖率的上升趋势,降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2.3政策对体重管理行业的导向作用
“体重管理年”政策为体重管理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多方面的导向作用。
在规范行业发展方面,政策通过制定和完善体重管理和肥胖防治相关标准,明确了行业的规范和准则,促使企业和机构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服务提供等环节严格遵守标准,保障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安全。同时,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力度,打击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等不良行为,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体重管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激励技术创新方面,政策鼓励开展体重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创新的动力和支持。这将促使行业加大在科研方面的投入,积极探索新的体重管理技术和方法,如研发更精准的体重监测设备、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安全有效的减肥产品等。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体重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在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普及方面,政策通过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倡导,创新科普形式,提升科普能力,将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传递给广大公众。这将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到体重管理不仅仅是依靠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从而促使体重管理行业从单纯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向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和教育转变,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三、体重管理行业现状剖析
3.1全球体重管理市场规模与趋势
近年来,全球体重管理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据QYResearch调研显示,2024年全球体重管理市场规模大约为2763.3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4465.5亿美元,2025-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2%。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
肥胖率的上升是推动体重管理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肥胖联合会最新发布的“2023年世界肥胖图谱”显示,预计在未来12年内,全球将有超过一半的人口面临肥胖或超重的困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儿童群体和低收入国家的肥胖率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肥胖年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肥胖问题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重管理,寻求有效的减肥和健康管理方法,从而为体重管理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也对体重管理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自身形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持健康体重对于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愿意在体重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这种健康意识的转变使得体重管理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此外,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也为体重管理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体重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例如,智能体重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体重、体脂率、水分含量等数据,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体重管理建议;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运动偏好等信息,为用户制定精准的减肥计划和健康管理方案。这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不仅提高了体重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体验,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进入体重管理市场。
3.2中国体重管理市场发展状况
3.2.1市场规模变化
中国体重管理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和身材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推动了体重管理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根据最新市场研究报告,2019年中国体重管理市场规模已达到6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大关,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到2023年,中国体重管理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攀升至267.90亿元,同比上升9.08%,显示出市场对体重管理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
尽管中国体重管理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体重管理市场已经相对成熟,消费者对体重管理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较高,市场规模较大。例如,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体重管理市场之一,其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而在中国,由于体重管理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市场渗透率较低,仍有很大的增长潜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消费升级以及政策的推动,中国体重管理市场有望迎来更快速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2.2市场细分领域分析
健康饮食:健康饮食是体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减肥食品、代餐产品、营养补充剂等细分领域。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健康饮食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代餐类产品因其便捷性、有效性和健康属性,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据数据显示,我国代餐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108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17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9.08%。预计到2027年,代餐市场规模将突破3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1%。除了代餐产品,减肥食品、营养补充剂等市场也在不断发展,满足了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运动健身:运动健身是实现体重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健身房、瑜伽馆、健身工作室、运动器材等细分领域。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运动健身的重视,运动健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健身房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健身房数量已超过4万家,同比增长超过20%。同时,线上健身平台也发展迅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多样化的健身选择。运动器材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健身器材不断涌现,满足了消费者在家中进行运动健身的需求。
药物干预:药物干预是体重管理的一种手段,主要包括减肥药物和医疗器械等。减肥药物市场虽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但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仍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目前市场上的减肥药物主要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等。医疗器械方面,一些用于辅助减肥的设备,如按摩仪、塑形仪等也受到了部分消费者的关注。然而,由于减肥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使用需要谨慎,受到严格的监管,其市场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体重管理服务:体重管理服务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和指导的服务,包括专业的体重管理机构、健康管理公司、体重管理APP等。这些服务机构通过结合饮食、运动、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为消费者制定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并提供实时的监测和指导,帮助消费者实现健康体重管理的目标。近年来,体重管理服务市场发展迅速,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一些知名的体重管理APP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体重管理建议和个性化的服务,吸引了大量用户。
3.2.3消费群体特征与需求分析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体重管理提升年”:行业全景洞察与未来展望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462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