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智能战争:“智能化”与“无人化”
智能战争作为现代战争发展的最新方向得到广泛认可,但到底什么才是“智能”战争,智能战争与“无人战争”“机器战争”又有什么区别,现在还有不同的看法。只要技术还被人类掌握,智能战争永远不会成为人工智能所控制的战争,那么智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又是什么样的呢?
人工智能的加入不会改变人类战争的本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上映了很多以“人工智能发起战争”为主题的科幻灾难片。在这些电影情节中,一般是某个被人类政府赋予了国防或社会治理职能的人工智能具备了自我意识,并得出“反人类”的结论,进而发动消灭或征服人类的战争。虽然从技术上讲,在人工智能技术足够成熟且被赋予了足够的资源和权限的情况下,类似事件的可能性似乎存在。但要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成长是需要大量算力和数据进行长时间培育的。既然是剧作家都能预见到的威胁,又有哪个负责任的国家会投入大量资源培养并授权这种危险的人工智能呢?
战争是人类群体之间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人类社会纠纷最暴力的手段。在现代国家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政治和外交的最极端手段。这是马克思主义战争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从这个角度上看,即使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改变战争的形式,人仍然是战争的主体,并不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而退出智能战争。
同时,因为战争的目的是解决人类群体之间的纠纷,所以摧毁敌方装备和设施、杀伤敌方有生力量(人类)的战争手段也不会改变。战争的目的仍是以暴力手段迫使对手屈服,因此,即使大量使用智能化武器装备,但无论在战略和战术上,战争打击的首要目标也仍然是“人”而不是机器。当然,这种打击不只是局限于人的身体,更重要的目标是作为对手的“人”的意志。不管智能战争在形式上有多么复杂的变化,其本质始终是人类群体之间的暴力冲突与竞争。
人与人工智能的协同需要从体系视角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