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内卷式”竞争需推动系统性变革

2025-03-25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破解“内卷式”竞争需推动系统性变革

新时代,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仍需正视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系列挑战。其中,部分领域出现的内卷式竞争现象,不仅削弱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悖。这种竞争模式也抑制了各领域的创新动力,阻碍了供给与需求之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形成,进而对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内卷式竞争的形成具有多维动因

内卷式竞争作为当前产业发展中的突出现象,其形成原因具有多维性和复杂性,涉及技术、资本、市场、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既有周期性因素、阶段性因素、技术性因素,也有短期性因素。

产业生命周期的竞争演化。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当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后,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新增市场空间拓展极为有限。这一阶段的技术创新边际收益递减,尤其是在一些低技术门槛或标准化的产品上,企业很难通过技术突破在产品功能、生产工艺、服务模式等方面形成代际差异,只能在边际改进中内卷,而这些改进幅度通常较小。出于保市场份额的需要,部分企业会采取降低价格等方式进行竞争,行业整体利润空间由此进一步受到压缩,最终导致整个行业效益持续下降、对底层技术研发投入削减,一定程度上形成技术停滞同质化竞争技术再停滞的循环。这种竞争态势的形成,反映了产业生命周期演进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资本市场效率缺失与短期主义倾向。良好的经济发展需要推动科技、产业、资本的深度融合,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之间的良性循环,而良好的经济循环既需要发展短期资本市场也要有完善的长期资本市场,做到长短搭配、快慢相宜。但我国资本市场存在显著的短期导向特征,长期投资、不确定性投资的估值机制不完善与技术创新长期性、不确定性特征形成根本性冲突。这将导致企业行为短期化,倾向于采取短期竞争策略,而非注重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培育。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市场的短期主义倾向成为内卷式竞争的重要推手。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在更深层次展开,从技术变革周期看,我国仍处于新旧技术变革的交叠期。从历次产业革命经验看,这个时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一些行业容易产生过度投资。这种非理性扩张模式具有几个主要特征,一是投资决策脱离真实市场需求,二是竞争手段主要依赖资源堆砌而非创新驱动,三是价值泡沫加剧竞争扭曲,最终导致行业整体效率损失和创新能力抑制。比如,个别企业在资本的推动下为了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而进行补贴大战,通过低价甚至免费服务来吸引用户,而弱化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提升,本质上是资本用短期流量泡沫来掩盖长期竞争力匮乏的发展内核,反映了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缺失对创新生态的负面效应。

对传统竞争模式的路径依赖与竞争模式锁定。企业竞争行为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这种路径依赖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压力和激烈竞争时,倾向于采取已有的传统竞争方式。竞争模式的锁定效应主要体现在:过度依赖价格竞争,对创新投入不足,忽视品牌建设、服务提升等长远战略,导致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行业内部竞争持续加剧。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有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市场降价规模显著扩大,涉及227款车型,远超2023年的148款及2022年的95款,分别增长53.8%、139%,但配套服务体系未能同步提升,维修价格居高不下,相应的保费也持续高企,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增长。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破解“内卷式”竞争需推动系统性变革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354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