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市场、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并配套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网电价改革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以市场化方式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迈出重要步伐,将对新能源发展以及整个电力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自2006年实施可再生能源法以来,通过建立与新能源发电成本相匹配的新能源固定上网电价机制,有效促进了新能源市场和产业发展。2021年起,我国新能源电价实现了与当地燃煤发电平价,并且该固定电价政策保持至今。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成本进一步大幅下降,“十四五”以来国内大部分省份的新能源电力成本均不同程度低于当地的煤电基准价,并且差值在持续扩大,驱动国内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新能源新增装机连续3年超过1亿千瓦后,2023年突破2亿千瓦达到2.9亿千瓦,2024年更是突破3亿千瓦达到3.6亿千瓦。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经超过火电装机规模,达到14.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的40%以上,过去以固定电价为主的价格机制是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随着各地新能源渗透率的持续提高以及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步伐的加速,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进程也在加快。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快放开各类电源参与电力现货市场,2030年前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有的省市修订了市场化交易工作细则,针对新能源参与市场出台了相关文件。新能源参与市场范围也随之扩大,规模和比例快速上升,2024年新能源参与市场的电量比例已经超过50%。尽管如此,仍有接近一半的新能源电量实行固定电价,无法充分反映电力市场供求,没有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其他灵活性资源为新能源上网提供的支撑调节服务价值也难以有效体现。传统的固定电价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入以及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亟须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本次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市场,上网电价由市场决定,以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当前,新能源投资建设成本不断下降,各地电力市场快速发展、规则逐步完善,也为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次改革将对新能源和整个电力行业带来深远影响。一是有利于新能源降本增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上网电价将全面由市场形成,未来新增项目不管是竞价确定机制电价还是只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都将是成本更低、技术更优获得竞争优势,推动新能源行业通过技术创新、运营优化不断降本增效。二是有利于激发调节性资源建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入市后,其出力波动将使得电价峰谷差进一步拉大,通过市场信号激励而不是行政指令驱使储能、煤电灵活性改造、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等灵活性资源,以市场化手段激活系统灵活性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举措。三是有利于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新能源入市全面参与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使得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扩围,新能源可充分运用低边际成本优势实现更大范围的消纳与资源优化配置。在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的同时注重加强电力市场顶层设计,指导各地进一步优化完善电力市场机制规则,促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